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不久前在嘉兴市召开的浙江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场推进会暨中欧环境治理公众参与项目启动会上,政府官员、专家、民间组织和学生社团、企业代表,以及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环保部门行风监督员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近年来,浙江省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监督、圆桌对话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定期沟通、平等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平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先进地区的做法,构建起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图为"清源行动"环保志愿者开展走访调查与水质监测活动。资料图片
水地图让信息流动起来
在浙江省的母亲河钱塘江流域,10余年间活跃着一群年轻的环保志愿者,他们是浙江省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的成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钱塘江护水者。
不久前的一天,护水者们一早驱车从杭州出发,开始了又一次的钱塘江流域长线巡护行动。两小时后,护水者们来到钱塘江支流浦阳江边。抄小路,翻土丘,护水者们顺着气味在杂草丛中找到了一处废水排放口。取水样、测指标,这些来自民间的护水者们显得非常专业。经现场简易测试,所取的水样中氨氮等指标存在超标嫌疑,护水者立即联系了当地环保部门前来查处。
"以前我们大团队开展流域巡查时,在企业排污口就被企业主盯上,我很’荣幸’被人群殴了一次。"回忆过去,"绿色浙江"水项目保护部部长申屠俊不无幽默地说。
困难面前,申屠俊没有退缩。此后,队员们拆成小分队,放弃目标大的摄像机,改用轻便的相机、手机拍摄取证。队员们不再年轻气盛地找企业理论,而是将企业违法排污情况及时报告环保部门。
光靠志愿者每个周末的巡护远远不够,如何更好地动员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水环境监督?近年在海地、日本地震救灾中为救援者指明道路、受灾地点、人数等信息提供了便利的Ushahidi系统平台进入了"绿色浙江"团队的视野。在深入研究这一系统平台后,"绿色浙江"在这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上编写源代码,开发出"钱塘江水地图"。
去年8月,"钱塘江水地图"正式投入使用。有了这一网络互动平台,公众可以更便捷地参与监督:走在江河边,任何人发现水污染现象,就可用手机拍照并附上污染点具体信息,通过网页或微博上传到"钱塘江水地图"。经确认后,这一污染源就能在"钱塘江水地图"上标示出来。公众上网点击"钱塘江水地图"标示的污染点,就可以弹出相应的照片和信息。
除此之外,这张"水地图"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功能:当把个人住址输入之后,水地图就能显示附近受污染的最新情况。个人还可用自己的邮箱,接收自己居住地附近受污染的信息,且今后在附近有新增污染源也会自动传送。
这种"揭丑"行为,得到了浙江省环保部门的积极支持。就在"水地图"投用当月,浙江省环保厅特聘"绿色浙江"总干事忻皓为省厅政风行风监督员。
同时,浙江省环保厅还与"绿色浙江"理顺了各自在环境监督举证和协助执法中的关系,建立了公众协作互动型环境监督工作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绿色浙江"团队接受来自公众通过电话、网络、微博等平台有关污染的举报,并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证实举报真实性。在充分收集材料后,团队以正式文书报告给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或当地环保部门,并持续跟进处理进程,将执法部门反馈结果及时回复举报人,同时邀请举报人加入团队,指导其更好地开展环境监督。
浙江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信访受理室副主任俞卫良告诉记者,这种方式为他们与民间组织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截至目前,这张"水地图"已标示出钱塘江30多处污染点,水污染信息覆盖整个浙江。经过"水地图"并通过相关举证手段,向环保部门共报告并成功查处11起案件。
护水源让志愿者联合起来
与“绿色浙江”有团委和环保部门的支持不同,在浙南沿海的温州市,10余年来活跃着一支草根民间环保组织——“绿眼睛”。
2000年,“绿眼睛”在温州成立,并逐渐成为中国最活跃的以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为使命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
创办人方明和时年仅17岁。市场上一幕幕屠杀野生动物的场景,促成了他与同学们创立了青少年自然考察队,后更名为“绿眼睛野保队”。如今,“绿眼睛”已经从一个青少年环保小组成长为支持者近万人的全国性环保网络。
在野生动物保护行动中,方明和越来越多地关注起了家乡鳌江的水环境问题。“鳌江是浙江八大水系中污染最重的一条江,当年曾被原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他率团队开展了“请命鳌江”系列行动。经过几年的治理,鳌江水质终于一天天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相识。身为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理事的马云与他一拍即和,筹划开展更大范围内的民间环保行动。这一设想,得到了浙江省环保厅的全力支持。
2011年初,由浙江省环保厅、阿里巴巴、“绿眼睛”共同发起的“清源行动”的水源保护活动在钱塘江畔正式启动。
“我们一直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水源保护问题,‘清源行动’项目则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唤起了社会各界公众的环境意识。”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对此充分支持。
一年多来,浙江已有近20支民间环保队伍、5千多名环保志愿者参与这一行动。他们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对省内8大流域、10多个饮用水源水库开展污染源调查、垃圾清理、环境宣传、树立水源保护牌等上百次环保活动,促进了一批污染问题的解决。
去年5、6月间,阿里巴巴资助浙皖两省7家民间环保组织开展钱塘江源头的新安江流域水污染联合调查,摸清了新安江流域的具体状况,提交建议行动方案,为政府决策作参考。
今年初,阿里巴巴捐资5000万元,正式成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并承诺每年将收入的一定比例捐赠给这家基金会。这一基金重点用于培育扶持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专注于水的保护和生态的保护,以唤醒公众环境意识,推动公众参与。
今年,“清源行动”就增加了一项公众参与面更广的项目——“小鱼治水”。通过倡导公众认养鱼苗、参与放流,净化河流水质。目前,已有5个城市开展了7次集中放养活动,同时发动微博转发认养,共有5万人(次)参与。
在浙江省环保厅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支持下,“绿眼睛”、杭州环保志愿服务总队、自然之友浙江小组等18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成立了浙江省绿联生态保护中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民间环保网络联盟。
搭平台让参与者行动起来
“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仅觉醒而且正在不断提升,到了必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做出改变的时候……政府、公众之间必须实现良性互动。”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新闻部主任、著名媒体评论员舒中胜在大会上以他特有的犀利风格发出呼吁。
其实,浙江省早已在开展这种良性的互动探索。
一年前记者就曾亲历过一次精彩的互动过程。
“你们能不能留一个手机号码,我们到时闻到异味就和你们联系?”
“这个……”
“没问题,我把我的手机号码给你们,有事就找我。你们记一下,139********。”
这是去年8月,杭州市北大桥区域环境整治办召开的第一次“厂群”沟通会上的一幕。要手机号的,是整治办请来的某小区业主代表。这是一起典型的“老厂新居”矛盾——距小区仅百米的一家老牌轮胎生产企业,生产橡胶的异味让搬进新房的居民难以忍受。
在听完企业治污和搬迁进度介绍后,居民们向责任方要起了联系方式。在看到其面有难色时,主持会议的时任市环保局局长朱党其马上报上了自己的手机号。
这样由环保牵头,邀请企业、社区、街道代表及市、区信访主管部门参加,并辅以领导带头包案等手段的“厂群”沟通平台,让居民们切实感受到环保部门的真诚,也让他们心里有底,不再重复信访,这一地区的环境投诉也由31件降到6件。
而在环境信息公开上,宁波市在全国可谓独占鳌头。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宁波市环保局官方网站已日臻完善。从项目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信息披露、环境质量公布、污染减排和生态建设等重大工作,到受理咨询、投诉,全可通过网站实现。
截至今年8月,宁波市环保局受理的网上投诉、咨询已达8000件;受理的企业超标排放及处理结果查询达1010件;各类审批、验收公示公告达1693件。就在8月,宁波市环保局又在全省率先公布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大气污染物小时监测均值。宁波市环保局在宁波市组织的政府网站评测考核中,近3年来评测结果皆为优秀;在非政府组织(由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组成)连续3年对全国113个重点城市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评价中,蝉联第一。
地处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的嘉兴市承受着巨大的水环境改善压力,而恰恰就是他们率先在全国开创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嘉兴模式”。
2007年,嘉兴市组建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2008年,经社会公开招聘,嘉兴市环保局组建了市民环保检查团,参与“飞行监测”、监督环保信用不良企业整改以及“摘帽”验收工作。在政府多渠道支持下,嘉兴各类民间环保团体雨后春笋般出现:市环保联合会、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市环保专家服务团、生态文明宣讲团、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团、环境权益维护中心……公众参与“大环保”组织框架不断向自主化、自律化和自治化推进;嘉兴市民形象地概括出的“大环保”、“圆桌会”、“陪审员”、“道歉书”、“点单式”、“联动化”六大环保新现象,标志着公众从单一的参与环境宣传活动不断扩展到参与生态环保的各个层面。多种组织引导、多项制度保障、多方渠道支持,解决了平台搭建、机制构建、氛围营建等问题,形成了嘉兴市“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市民监督”的环保公众参与新格局。
今年8月,由浙江省环境宣教中心申报的中欧环境治理地方项目——《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嘉兴模式及其在浙江省的适用性》获得欧盟资助。此次大会上,这一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借鉴欧盟环境治理政策及经验,提炼总结嘉兴市公众参与的特征、价值,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新机制。
中欧环境治理公众参与项目也引起了一直关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的兴趣。陈加元要求,通过这一项目,将嘉兴市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全省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提供保障,重点在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决策民主、公众环境监督、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宣传引导,整体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最应诉诸公众,最应得到公众的支持。”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在会上表示,省环保厅将按照“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动员民众力量参与、形成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的要求,全力构建机制健全、渠道畅通的公众参与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共建共享社会行动体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