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天津,1300余名市民参加了全长约14公里的骑行活动。中新社发 佟郁 摄
今天是第六个“全民健身日”,自2009年这个属于全民的体育节日诞生以来,它逐渐有了自己的标志、口号、纪念邮票、主题彩票;同时,民众的运动健身也日益活跃。
如今,广场舞随处可见,马拉松赛层出不穷,草根运动节目“谁是球王”、“羽林争霸”等如火如荼,高大上的体育综艺类节目“中国星跳跃”、“中国足球梦”更是吸引眼球,运动健身已经成为民众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就在“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跳水节目死人、马拉松猝死、广场舞导致冲突等意外事件发生,全民健身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坚守和谐、安全的基本准则。
政策日臻完善各地积极响应
1995年,中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开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增强了全社会的体育意识。
2009年1月,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每年8月8日从2009年起为“全民健身日”。同年,“全民健身日”标志、主题、口号、纪念邮票等相继诞生。
“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道。
2009年8月,国务院通过并公布《全民健身条例》,旨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两年之后,国务院又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今年1月,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8月5日,中国首个群众体育蓝皮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也正式对外发布。
各地政府、企业也积极响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在“全民健身日”采取了免费开放体育场所等实际行动,中国一步一步从从“全民奥运”向“全民体育”迈进。
草根运动火爆广场舞遍地
在后北京奥运时代,民众愈发意识到健康、运动的重要性,茶余饭后,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达到保持健康、强身健体的目的。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广场舞遍布各个小区,大爷大妈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起舞,场面喜感十足。
同样井喷式发展的还有马拉松赛,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开始举办马拉松赛,形成一股“马拉松热”。据官方消息称,2014年全国共有46场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之所以受热捧,除了举办城市希望借此达到宣传目的外,草根跑友们的需求极为关键,热门马拉松赛经常出现报不上名的情况。
另外,体育类综艺节目也先后涌现,2013年,两家电视台引进了跳水真人秀,节目内外的花絮也引起了观众们的热议。另外,“谁是球王”、“羽林争霸”等草根竞技类节目,也让老老小小争相上台、一较高下。这些节目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广体育项目、培养群众健身热情的作用。
运动健身和谐、安全最重要
凡事皆有两面,就在“全民健身”日益火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伴随着“马拉松热”,选手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今年7月的张家口马拉松,一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引发了热议,因为根据赛事组委会发布的公告,该参赛选手是借用他人的身份参赛,“蹭跑”一词也进入人们视野。
去年4月,跳水真人秀也发生意外,《中国星跳跃》中释小龙随行人员不幸溺亡,年仅18岁。而两档跳水节目此前就备受争议,黄征满嘴是血、包小柏耳膜穿孔、陈光标肛门倒灌水等,让观众不禁质疑节目似乎是在“用生命换取收视率”。
另一方面,泼粪、枪击、放狗咬……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因为“扰民”,招致市民们极端的报复行为。近一年来,有关广场舞扰民的新闻高频率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之上。在不堪噪音骚扰的市民眼里,这些抢占了小区空地和街边广场的大妈,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但大妈们也非常委屈,“我们只是追求健康和身心愉悦的生活,这难道也有错?”
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如果草根跑友们加强安全意识、马拉松主办方做好预案、维护赛事工作,“蹭跑”者会逐渐消失,猝死也将在最大程度上被避免;如果体育想通过娱乐化来引导群众健身,做好“专业”和“娱乐”之间的平衡,守好娱乐化的“底线”,争议和意外定可减少;如果职能部门做好正面引导,将广场舞作为群众健身的良好载体、发挥其最大社会价值,冲突也将不复存在。总而言之,全民健身固然重要,但安全、和谐是根本前提。
- 节俭办好全运会 演出改为健身展示
- 关注城市健身难:我们去哪儿健身?
- 郑州公交车拉环莫名减少 或被老人割下做健身球
- 太阳暴晒过的健身器成铁板烧 幼童足底烫出水泡
- 健身器成"截手断腿"凶器 政府采购不能只追求省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