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期叠加”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正在改变。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发表了上述观点。
一方面是转型升级的阵痛,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在调结构、促改革中,努力探寻新的增长点和新动力。
上半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使中国经济一直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被称为“微刺激”的一系列政策也引来颇多讨论。
因而,上半年GDP增速7.4%的数据一出,不少唱衰中国经济的国际机构都颇为诧异。
同时,不少专家认为,从内外形势看,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微刺激”和“稳增长”。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下半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抓住和用好“倒逼”机制,以解决重大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本报通过对公开政策和高层讲话的梳理发现,改革成为上半年的“最热词”,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和投资消费结构调整尤为引人注目。而这些,也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经济攻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看点一:服务业主导出现雏形
产业发展失衡和部分产能过剩已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产业结构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找到新动力的关键。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均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高0.5个百分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这表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格局初具雏形。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政策聚集的重点。仅在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3月21日,李克强在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4月10日,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强调,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用税收等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
这一政策还在持续加码。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要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尽快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发展导向,明确了政府创造良好环境的工作重点。
发改委有关人士此前向本报表示,下一步将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得对社会资本设置歧视性障碍,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看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率提高、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都将快速增长。
看点二:区域战略升温
区域政策热度正在持续升高。
国研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对本报称,未来的区域发展将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目前来看,区域发展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必须摒弃旧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李克强总理一连串调研的足迹,也突显出了政府近期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李克强曾两赴内蒙古,提出推进西部开发,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回旋余地;此后,他又到重庆、到沈阳,分别阐述了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出发。
发改委近期刊出《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文指出,下半年要推动东部地区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发挥东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关注的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四大重点战略”的大幕已拉开。
6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会议认为,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缩小东中西差距;又能优化经济结构,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
侯永志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要通过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鼓励沿海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二要消除人口跨区域迁移的制度性障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经济和人类活动承载力更大的地区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并防止污染产业向大江大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地区转移。”他说。
看点三:消费与有效投资并重
投资刺激还是消费拉动,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被讨论最多的问题。
余斌认为,从数据来看,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看,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下降。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2.4%,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但重视消费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投资不重要。“关键是重新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当然很重要,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但更重要的是有效投资,是建立在消费基础上的投资。”余斌称。
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4月23日,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从数据面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弥补了制造业和房地产的投资下滑。6月数据仍然反映出稳增长措施在发力,尤其是铁路相关产业投资建设正在加速。(王子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