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夜,梁龙洲与爆破小分队炸通了通往龙头山的8.4公里救援路;8月8日晚,在抢修道路过程中——他的青春和生命定格在路上
梁龙洲,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78年12月4日,卒于2014年8月8日,鲁甸县茨院乡沿闸村5社村民,去世前供职于云南昊龙集团鲁甸民爆器材公司。
冥冥中,梁龙洲的人生,似乎与地震有一种说不清的牵绊。
与爱妻结婚,遭遇地震,婚礼在帐篷里举行;大女儿出生,遇到地震,干脆给孩子取了个与地震有关的名字;汶川地震时,他没跟人商量就跑去救灾半个月。
8月3日,天塌地陷,老梁刚好在龙头山工作,顶着暴雨余震,与其他5名同伴炸开通往震中的生命线。谁也没有料到,这个36岁的男子,6天后,在运送抢险物资途中遇险,侧翻坠崖,猝然离世。
从沙坝到震中龙头山
6人小分队炸出8.4公里的山路
8月11日,从震中到县城,鲁甸被倾盆大雨笼罩着,整个世界显得灰蒙蒙的。城郊的一间磷化工厂院内,绿色帐篷搭起特殊的灵堂,高高低低的哭声传来,亲友和同事正在悼念着老梁。
“那一天晚上的雨比今天的还大,山坡上冲下好粗的泥石流,我和老梁相互拉着,凶险得很。”云南昊龙集团鲁甸民爆器材公司员工张材都说。张材都眼睛布满血丝,他口中的“那一天”,就是地震发生日。
8月3日下午,民爆器材公司一组队员在一个采石场执行爆破任务,地点就在龙头山和沙坝之间。约4时20分,工作结束,驾驶员梁龙洲和同伴一起把剩余的炸药、雷管搬上车,准备折返回鲁甸县城。
几分钟后,大震前特有的轰鸣声响起,天突然像垮了一样,摇晃,不停地摇晃,漫天弥漫着烟尘,黑漆漆,呼吸不过来,远处的山坡陡然变秃,曾经的山顶部分轰地滑下去,吞噬了半山腰的村庄,近处的山也在解体,呈犬牙交错,悬石欲坠之势。
梁龙洲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地震了!他掏出手机,已无通讯信号,近半小时过去了,他接到民爆器材公司经理何坤的电话,“道路不通,我们要帮着救援队爆破,在沙坝处汇合!”随后他和同事开始从龙头山往下走,6点,何坤与梁龙洲等6人汇合。
龙头山镇,在离县城30多公里外的高地上,从沙坝到龙头山的这条上山路,连接着县城与震中,更是救援进入震中几个村的必经之路,沿途不断有巨大的石头从山顶上滑落,这条人们熟悉的盘山路变成了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的黄泥巨石阵。
8.4公里的山路完全被地震损毁,高大山体掉下的许多堵路石格外大,重达几十吨、上百吨,只有用炸药把石头炸碎后,才可能使用挖掘机和铲土机进行清理。
一炸、一推,6人爆破小分队在前面炸,大型机械在后面推进,巨响后,滚滚硝烟,梁龙洲的任务就是驾驶着满载炸药等器材、耗材的皮卡车跟着推进。
余震不断,催动碎石扑哧扑哧往下掉,暴雨来袭,全身湿透,但这支爆破小分队,根本来不及犹豫,“这条路太重要,如果这么堵起,救护车没法救人,救援车辆根本开不进去!”
6人从3日22时开始炸,一直炸到4日凌晨4时30分,终于炸出了一条单行道,救援队伍、医疗人员、扛着发电机的工程人员……鱼贯而入。
“新闻里说龙头山是震中,一想到老者(老公)在山上,急死了。”3日晚11时,老梁的妻子孙远秀才联系上丈夫,悬在胸口的心终于放下。
孙远秀在鲁甸城东经营着一家“乌蒙副食品店”,地震后早早关门,等待着丈夫回家,但此时梁龙洲和同伴们已经开始执行新的任务。
“打开单行道后,到骡马垭口,有个采石场的空地可以停车,我叫梁师傅他们休整一会儿,我和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领导到指挥部去请示下一步的任务,指挥部要我们两天内必须清理出一条可来回通行的双行道。”何坤回忆。
在平时,爆破公司要在巨石上分部位多处凿眼,置入炸药、雷管,从内部炸,但地震特殊时刻条件不允许,爆破小分队就派出两人,在山顶处固定好安全索,系在腰间,像蜘蛛侠一样慢慢放下去,拿着工具在巨石顶部凿出深坑,然后埋入炸药,待人们撤退到500米安全距离外,方引爆。
梁龙洲的驾驶员身份此时有了变化,地震进入第二天,上山下山者众,他开始承担安全员的工作,在引爆前,一一疏散,劝阻群众不要靠近。
6日晚22时,终于炸出一条可以来回通行的双向车道,炸了四五十块巨石,最大的一块正好卡在半山腰上,超过200吨,疲惫的老梁,在震后4天后,回到鲁甸家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