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好后的桥梁是连接龙头山镇和地震中心点重灾区龙泉乡的唯一通道。图为现场作业人员正铺设最后两块钢板。(人民网李发兴摄)
人民网昆明8月14日电8月5日22时,连接鲁甸“8.03”地震重灾区龙头山镇与通往外界公路的钢桥合龙,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瓶颈打通,大型救援设备和物资的运输从这里源源不断进入灾区。这座桥正是在云南省公路局副局长王敏的指挥下抢通的,这也基本是王敏临退休前参加的最后一场“战役”。
每一次抗灾保通行动都是战役
今年12月退休的王敏把自己40年交通人生涯里参与的100余次大大小小的抗灾保通行动都称为战役。“每一次到前线就像是打仗,每一次调动桥梁物资就像是部队调动,修路保通是完成上级要求,同时也是保障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这事绝不能含糊,一点闪失都不能有。”
每年只要突发泥石流、洪水、地震等地质灾害,王敏都会赶到现场,指挥抢险保通任务。他是云南省内著名的桥梁专家,但王敏给自己的定位仅是简单又朴实的六个字:“交通人、公路人”。
同事们给了他“王铁人”的绰号,40年来作为一名交通人他坚持在抗灾保通第一线上,忍饥挨饿、不眠不休是对他而言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天黑下雨依然坚持工作,人手不够亲自上阵帮忙抬几百斤的钢架。即便如此,如今已近天命之年的他依然身体硬朗,提起架桥的事还依然目光灼灼。
鲁甸“8·03”地震修桥可能是王敏退休前参加的最后一场战役。
最后的战役:打通连接灾区与通往外界公路的生命线
8月3日当晚接到抗灾保通命令后,王敏同应急办的另外五人连夜赶往灾区,一路上连续遇到4、5次交通管制,加上车多路堵,心急的王敏和同事们只能下车,一路边徒步边搭车赶往灾区。到达灾区时已是凌晨四点,顾不上湿透的衣服和一裤腿的泥,王敏马上查看现场情况。“累已经顾不上了,看着肩扛物资的部队人员,压力特别大,作为一个交通人就想要赶快修通公路。”
王敏负责架设的是沙乐公路上从沙坝通往龙头山镇五公里处的一处桥梁。架设桥梁的地方位于山谷内,一条宽约20米的河流经过,四周全是农田。原有的一条公路因上月暴雨侵蚀造成大量塌方堵塞,运送物资的部队人员仅能从公路上方三百多米处人行桥绕行。王敏深知,作为进入灾区的必经之路,桥梁架通将会大大加快灾区救援进展。
王敏立即决定在原公路旁架设一座临时应急的装配式公路钢桥,用来保证通往龙头山镇运载物资的大型货车都能通过。装配桥的零部件全部由应急指挥部距离灾区最近的曲靖市师宗储备仓库中紧急调用。
接到王敏前方的调用指令后,运载着装配式公路钢桥组件的两辆四轮大卡车、两辆稍小型的货车和四辆载有抢险应急人员的救援队伍车辆从师宗赶往架设桥梁现场。
在现场等待后续架桥队伍的王敏万分焦急,不时的打着电话,确认拉载钢桥材料的应急队伍位置。虽然交警部门紧急加派30个交警帮忙疏通公路,但一路车多拥堵,加上四轮卡车车体太大,通行多次受阻,拉载有钢桥组件的应急队伍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凌晨四点才赶到。
组件拉到后,抢险应急人员立即紧张忙碌起来,做好了平整场地、组件装配等准备工作,正式开始架设钢桥已经是8月5日的早上九点。两台挖掘机和两台装机也加入了架桥队伍,在这过程中王敏高度紧张,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之前的架桥工作都是前功尽弃,应急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危险,“下雨加上有些组件上有油,几百斤的组件全靠人力承担,我在一旁拳头都是捏紧的,眼睛一刻都不敢放松。”王敏说,架设桥梁工作一旦有一点小失误,很可能造成桥梁坠落或者是威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后果。
晚上十点,应急抢险人员用了13个小时终于架通了一座全长30米,宽3.7米,可承载20吨的装配式公路钢桥。随着一声清脆的“放车!”许多大大小小救灾车辆顺利从桥上通过,王敏的神经也松了下来。
奋战了两天两夜,吃着用冷矿泉水泡的方便面,加上几个土豆,休息也只能在空隙时随地躺一下。已经60岁的王敏和那些2、30岁奋战在救灾一线上的年轻战士们一样。
“一日誓言,终生交通人”
这不是王敏参加的第一次抗灾保通任务,08年汶川特大地震,王敏作为云南省交通厅赴川抗震救灾保通副指挥长,参与和指挥抢修保通公路168公里,架设了3座钢桥。除此之外,2014年7月9日大理云龙县功果桥镇特大泥石流、7月26日宾川3.9级地震、盈江县5.6级地震,2013年“8·28”和“8·31”香格里拉地震、昭通盐津的三次地震和水灾……都有王敏的身影。
“一日誓言,终生交通人。”多年来王敏一直坚持在抗震保通第一线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每一年,只要一发洪水、泥石流,一有地震,他绝对都会赶赴现场指挥保通公路。
在这样恶劣的地质灾害前,危险也会时时发生。
1993年,时任大理公路管理总段副总段长的王敏与死神擦生而过。“8·28”大理公路水毁严重,暴雨把仅剩的几条公路都冲断了。王敏接到上级通知后到达现场负责抢修保通工作,抢修进行到凌晨一点多时,刚好坐在车上准备到桥对面的王敏发觉桥身在抖,赶到事情不妙的他立即大声喊:“停车!停车!”但车速太快,驾驶员已经冲到了桥对面,记挂着后面抢修队伍安全的王敏又让驾驶员停车,自己下车查看情况。见情况不妙的他立即示意后来应急车辆掉头。天黑加上暴雨遮住了王敏的视线,他的话音刚落,一股从山上冲下来的洪水把距离王敏仅4、5米的桥冲垮了,“再慢一点,我可能真的就遇险了”,想起当时的情景,王敏还记忆犹新,“如果我再慢一点,我就和桥一道被冲走了。”
如今十一年过去了,王敏依然坚持在抗灾保通的第一线,一次又一次的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交通人“哪里需要我,我就奉献余力”的承诺。
对于自己究竟参加了多少次保通架桥清理路障工作的准确数据,他也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每一年都会到现场去。当记者问他退休了是否就能够轻松了,王敏微微一笑,回答道:“退休了,我依然是一名交通人,只要需要我,我也依然愿意发挥余热。为交通为公路,这是我一辈子的职责所在。”
快退休了,但王敏对于架桥通路依然保持着那份热爱,“其实我很舍不得,一辈子都在公路上,对单位有感情。”
说到这,王敏身子略微往前坐直,脸上充满着对“交通人”身份的自豪感。
- 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救援工作存在转运难等四方面困难
- 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抵达菲律宾 将赴灾区救援
- 公安消防部队赶赴地震灾区救援 已营救被困群众6人
- 甘肃省定西军分区300多名应急民兵赶赴地震灾区救援
- 爱洒芦山 芦山地震灾区救援部队进村入户剪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