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亚洲发展和命运共同体——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的讲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日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一系列建议。
专家认为,这必将推动亚洲国家联动发展迈出重大步伐,造福亚洲人民。
“一带一路”加速互联互通建设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在此次APEC会议前夕,习近平还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建设“一带一路”这件大事,使沿线国家对中国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认为,此次讲话中,习主席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腾飞的翅膀和血脉经络,深刻地揭示了“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之间的关系。
他说,“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适应亚洲发展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可以向外扩展打造经济走廊、开发园区、自贸区等合作项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一带”是从中国向欧亚大陆腹地及西部延展,“一路”是从中国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展,“一带”与“一路”对接,形同雄鹰展翅。这个大战略需要互联互通的有力支撑。互联互通可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就像打通经络和血脉,会让“一带一路”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
专家还指出,从“一带一路”到“互联互通”,“中国方案”体现着一以贯之的“中国理念”:坚持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为互联互通贡献中国力量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深化互联互通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凸显了中国贡献和力量。
——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先部署联通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
——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的培训名额,帮助周边国家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
……
“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国有诚意、有担当,不但是亚洲互联互通的倡议者,还将成为实实在在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说。
他说,丝路基金和刚刚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为互联互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服务,而这恰恰是互联互通的瓶颈和薄弱环节。
“习主席表示,中国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这体现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以及在合作中积极主动的姿态。”李向阳说。
五点建议凸显互联互通新图景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
他还在讲话中提出了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五点建议,提出了互联互通的重点方向,勾勒了基本框架,明确了突破点,还强调要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
“五点建议既有全面规划,又突出重点,还具有可操作性,非常务实,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联通呼之欲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现在关键是尽快行动起来。”
姚枝仲说,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修路架桥,还包括制度规则等软联通,以及“人联通”,联通会带来大发展、大进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认为,“民心相通”更突出软实力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这意味着要加强和周边国家民间的交流和治国理念的交流。”
亚洲的前途在于联合
互联互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关乎亚太大家庭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面对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的世界潮流,亚洲国家必须积极作为,在亚洲资源、亚洲制造、亚洲储蓄、亚洲工厂基础上,致力发展亚洲价值、亚洲创造、亚洲投资、亚洲市场,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习主席的讲话,特别形象地说出了亚洲的优势和努力方向。”金中夏说,亚洲具备发展的诸多必要条件,但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一体化程度与其已经具备的优势相比,远远不成比例。
“只有扩大互联互通,实现区域一体化,才是振兴亚洲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姚枝仲说。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的时代大潮。互联互通的背后,是荣辱与共的亚洲命运共同体。
正如习主席所说,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展望亚洲未来,当互联互通带来血脉经络畅通时,当“一带一路”的双翼带动亚洲腾飞时,必将迎来一个更和谐、繁荣的新世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