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超越南海”
虽然南海问题吸引眼球,但在分析人士看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才是中国更主要的目标。印度《第一邮报》说,李克强周四呼吁维护东亚地区稳定,并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他表示,东亚要从贸易投资便利化、互联互通、金融合作、减贫合作、海上合作和人文交流这六个重点领域推动合作。BBC称,李克强呼吁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推进东亚海上合作。他表示,中国始终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力量,愿与地区国家一道,建设亚洲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星报》13日称,中国当天还与东盟举行了10+1会谈,中方表示,将向东盟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支持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与东盟:超越南海”,日本《外交学者》13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刚在APEC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的亚太设想:以中国增长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共同体。中国和东盟将2014年开始的10年定为中国东盟关系的“钻石10年”,这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李克强的缅甸之行被定义为“中国东盟合作新阶段”的开始。南方邻居对于确保中国的安全与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没有东盟的合作,中国的亚太设想就难以实现,特别是中国需要东南亚支持其海上丝绸之路。一些海上邻国对中国迅速扩大的海上力量感到担心,南海问题依然是中国东盟关系潜在的威胁。对此,中国领导人了然于心,并设法减少这种忧虑。领土争端不会很快解决,但不能让它毒害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尤其是在中国构筑亚太整体设想的情况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13日对《环球时报》说,东盟对中国来说很重要,这种重要性在外交、贸易等方面都有体现。在外交方面,总的来说东盟多数国家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朋友,中国在亚太地区很有威望;在贸易方面,东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巨大。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首先会在经济上带来实际利益,其次会使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加强。
“北京努力经营形象,争取东南亚国家支持其21世纪新丝绸之路计划并加强地区安全合作,在此情况下南海问题似乎冷却。”新加坡《海峡时报》评论说,北京希望在地区实现更大目标,与此同时其他各方也在加大争取东盟支持的力度。举例来说,首次出席东盟系列会议的印度总理莫迪将宣传加强印度与东盟的沟通联系以及人员互动。印度还在推动全长3200公里,连接印度、缅甸和泰国的公路建设计划。奥巴马则在打击“伊斯兰国”和叙利亚武装组织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上争取东盟更多支持。
东盟成外交争夺焦点?
同样出席东亚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BBC称,奥巴马在与缅甸总统吴登盛会晤前警告称,缅甸政府的改革进程出现倒退。而对于聚齐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国际会议,炒作“中美争夺亚太影响力”似乎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这种炒作从北京APEC会议延续到了缅甸内比都。韩国《文化日报》13日称,随着东盟系列峰会召开,中美围绕亚太地区的“外交战”进入第二回合。
“北京日记:中国的东盟大博弈”,英国《每日邮报》12日以此为题称,印度总理莫迪赴缅甸会晤东盟领导人、再去澳大利亚出席G20峰会,届时他将面对亚洲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加速发展背后的推手正是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东南亚,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发挥着比美国和日本更大的作用。本周中国宣布的计划必将进一步巩固北京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首先是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另外就是5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有中国外交官表示,二者的更大目标是转移对有关纠纷争议的注意力,打造中国在地区的新形象。
曾任美国商务部副助理部长的葛艾儒12日撰文说,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正在丧失能量,北京在亚洲争取影响力的角逐中正在取胜。北京已将自己定位为地区主要经济驱动力量。缅甸就是一个例子。虽然缅甸近期向民主制度推进政治转型,但中缅关系并未受到多少影响,中国将投资25亿美元建设石油管道。德国财经网13日称,东南亚各国争着参与中国的亚洲项目,包括新丝绸之路、亚洲投资银行等,“亚洲梦”成为亚洲各国新的起点。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说,有关中美争夺亚太主导权更多是西方别有用心的炒作,中美已达成“不对抗”“不冲突”的共识,接下来要切实落到实处。可以说,中美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中美携手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