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财经1月15日消息据经济之声报道,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情。居民养老不单是自己子女们的责任,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中国政府网昨天公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2014年10月1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破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告别“免缴费”时代。
根据《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工资的20%和8%共同负担。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解释,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实行一些过渡性的办法。一些人实际上上没有单位和个人缴费的积累,所以要给他们实行一些过渡性的办法。要先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再适当提高工资的计算来进行个人缴费。
《决定中》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关键词是“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钟仁耀说,职业年金实际上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通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普遍建立职业年金,可使得这次基本养老制度改革前跟改革后的待遇水平不变或基本上不变,甚至是略有上升,这样可以解决一个公平性问题。
多年来,养老金“双轨制”备受诟病,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次,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并呼吁的养老保险并轨终于有了路线图。不过,养老金并轨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的并轨方案只是养老金并轨过程的第一步,离真正的并轨还有一段距离,“硬骨头”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啃下去。
那么,实现养老金的真正并轨,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刚才我们说了,目前的这个并轨方案只是养老金并轨的第一步,离真正的并轨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个距离远吗?
董克用: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应当说并没有真正完成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虽然在形式上并轨了,机关事业和企业一样了,但我们还面临为什么要改革养老机制,为什么把原来企业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改成现在这种基本养老保险加上企业年金。中国其实面临一个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如何应对老龄化,当年的那种制度是无法应对的,因此才要改,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如何应对未来老龄化的养老金制度。
经济之声:大家还非常关心职业年金问题,这里面有哪些问题需要厘清?
董克用:过去企业年金有些有,有些没有,有企业年金比例不高,大多数职工和企业都没有建立。我们的企业年金已经有一些制度了,制度框架有了,但是这些企业年金真正涉及的人很少,所以大家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它怎么运作的。如果几千万的事业单位的职工都有了职业年金,那都会很关心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运作的。
比如一个人20来年岁毕业,60多岁退休,这40多年存的钱怎么能够不贬值,怎么能够升值,使其养老有保障?不少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包括职业年金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等,都有一套非常细致的办法,这些都是养老金体制改革并轨后要做的大量工作。
经济之声:在这个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相信也是要遇到一些阻力的,比如说对于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对于一些公务员,他们是不是也有不配合的情绪?
董克用:我觉得应该说会有一些忧虑,这很自然。因为任何制度的变革,处在变革之中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中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总会有一些忧虑,因为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些损失,会不会得到保障,有没有风险,等等。但是我们国家历来的政策在这方面都是非常谨慎的,都会考虑到平稳过渡,保证大家待遇不会下降。但未来我们不能永远过渡,过渡完之后,脱离了机关事业的养老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是大家还需要动脑筋的去讨论的。所谓“魔鬼在细节里”,细节问题非常重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