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上海自贸试验区接连“发力”。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上海自贸区的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此外,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将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当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传出信息,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区域范围,将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纳入其中。上海自贸区一年多的改革探索,已裂变出巨大新能量。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释放改革红利
裂变新能量,首先体现在入驻企业及境外投资项目上。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自贸区内投资企业累计2.2万多家,其中自贸区挂牌后新设企业近1.4万家,超过前23年的总数;新设外资企业2114家,同比增长10.4倍,占全市的43%。境外投资加速发展,已办结160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对外投资额累计近38亿美元。
“这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制度创新逐步释放出的改革红利。”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寅表示。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外商投资无需审批,只需备案,这一“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探索对接的是国际通行规则,却是对我国现行政府事前审批监管模式的颠覆。
推进贸易便利化和金融服务业开放
裂变新能量,还体现在贸易便利化给企业带来的优惠。
在上海畅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经办人员登录自贸区“自主报税”平台预录入客户端,向海关申报进口一票计算机用主板,输入重量、货值之后,申报预估税款4.8万余元。4分钟内,海关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审核,税费自动缴付,货物自动放行。“再也不必像以前那样去海关现场交单、敲章、拉税单了。”该公司负责人说。
这是上海海关在自贸区开展的“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作业模式试点,也标志着海关支持自贸区的23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裂变新能量,更蕴含在金融制度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
原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一家互联网游戏公司想回归A股,东方弘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自贸区募集并设立两只人民币跨境并购基金,探索出中资企业境外并购的新模式,并在自贸区的高效协调下,只用23天就解决了4.3亿美元的“出海”投资。
瞄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银行等推出了51条创新举措,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5个方面进行了开放创新。目前,已有10家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账户开立总数近7000个,部分企业已开展贸易融资、跨境并购等活动。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济领域治理水平
裂变新能量,还反映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自我革命中。
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自贸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济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
为促进跨部门联合监管,上海自贸区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已汇集口岸和金融部门近700万条信息数据。同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等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上海自贸区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在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陈寅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