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打造可持续的“新常态”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全球经济力量。调速增效成为中国经济打造可持续增长“新常态”的关键所在。
一年多来,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对中国经济的阐述已深入人心,并为世界认同。德国《明镜》周刊不久前一篇分析文章的标题即为《中国经济慢下来,是好事!》。文章称,增速放缓是经济结构改革需要承受的代价,有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减少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并且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等。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4%。对此,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已显著扩张,经济增长放缓并不会给就业带来明显压力。”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对新华社记者说,较低的经济增速却创造更多就业,这是因为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比提升,这是经济结构改善的征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2005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是80万人,而2013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40万至160万人。
从国际范围来看,超过7%的增速本身仍名列前茅。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指出,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中国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积极信号,包括服务业在经济增长贡献中的比重上升,消费增强,而房地产业回调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是经济更健康的表现。
“新常态”之“新”,还在于坚定的改革决心和意志,向市场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中国要想在新的全球化时代笑到最后,不只需要顺势减速,更需要改革闯关。
上月初的二十国集团(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上,拉加德也再次敦促各国加强结构改革推动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大分化时代,谁勇于改革创新,谁就能赢得下一轮增长。
汪涛认为,“中国推进改革的速度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并且改革步伐在2015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因为,释放新的增长潜力和扩大内需、降低经济和金融风险、消除或降低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改革必将加速推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