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回放
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开展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加快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一问如何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
做好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医院医生控制成本的激励机制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如何试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公立医院改革,一是治理机制改革,一是补偿机制改革。前者因涉及政府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以及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立医院院长之间的权责调整,在短时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因此,现阶段补偿机制改革将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内容包括落实政府财政投入政策、支付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药品招标采购等在内的一组改革措施。
支付制度改革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核心措施。建议将“病种付费+临床路径+质量监控+医院、医生收入分配激励”的综合支付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的补偿机制改革措施。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临床路径规范提供者行为,通过病种支付方式建立起医院和医生控制成本的激励机制,改变医院获取利润的途径。如果允许医院以低于政府招标采购价格的价格购进药品和耗材,医院有动力压低药品和耗材的进价,长期下来也会让医院失去扩大规模、购买高档设备的动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于德志:以药补医机制,无法越过取消药品加成销售这一关。安徽省初步设计的公立医院改革思路是:在关闭药品加成闸门的同时,打开调整诊察费等技术劳务价格、推行药品联合带量采购两个口子,量化分析表明,用新增的两项收入能够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费用缺口。
二问怎样鼓励医生基层多点执业
职称晋升、收入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予以激励
记者: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在政策上还有没有障碍?有哪些实现路径?
吴明:要让人们留在基层就医,应该鼓励医生到基层执业。但目前医生还缺乏动力,不仅因为多点执业政策需要细化,也因为去基层执业的收入吸引力不强。所以这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办法。要从根上解决基层缺医生的问题,应该建立让医生愿意留在基层工作的激励办法,从职业发展、职称晋升、收入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予以激励。
于德志:总体来说,医生多点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政策上的障碍,需要医保、价格等政策的配套。我们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更希望首先在医疗联合体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多点执业。目前试点建立和推广医疗联合体,主要是通过大医院带小医院、带社区医院,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城市医疗联合体。县域以县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疗联合体。
比如合肥市有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划分到不同大医院,大医院派出合适的医生轮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看病,通过就近划片,实现分级诊疗,让小病、常见病留在社区看,也带动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还要制定不同就医群体的诊疗时间,可以实行午间、夜间门诊等措施,方便社区居民看病就医。
三问怎么方便几亿农民就近看病
调动村医积极性,改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条件
记者: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5块钱的增量,如何能让几亿农民愿意就近看病?
吴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多少钱直接给村医,非常少见。此举既调动了村医的积极性,有助于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到位,提高了农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得性,也有助于稳定村医队伍。
于德志:让农民愿意就近看病,更主要是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安徽着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他们免费开展培训和拓展培训,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三年制中高职医学生,支持更多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强化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等措施。
改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农民才能就近看病。安徽酝酿计划总投资240亿元,实施县域医疗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加强132所县级医院和165所一类重点发展中心卫生院建设,配备必要的医用设备,建设351个重点临床专科,重点加强本地转出去病人较多的科室能力建设,引进培养骨干人才,规范化或转岗培训住院医师、全科医生,建立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真正实现群众“首诊在基层,大病才进城,康复回基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