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正确理解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当前我国发展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杨书兵。杨书兵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对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模糊和懈怠
记者: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杨书兵: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经济强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状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13亿多人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还任重道远,仍需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大量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然而,这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变化,许多人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对发展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有些人甚至开始沾沾自喜,也不再能“聚精会神”和“一心一意”。这是非常错误的。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如果在发展上出了问题,不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还会波及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从国际看,我国正处在将强未强的特殊时期,极易成为一些国家的嫉妒对象和遏制目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总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做好经济建设和发展工作仍将是我国的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对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模糊认识,更不能有丝毫懈怠。
“成长中的烦恼”怎么破?惟有改革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
杨书兵:所谓“新常态”,简单地说就是“速度下来、质量上去”,即经济增长由高速变为中高速,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让中国经济在中高速增长中迈向中高端水平,最终实现量与质的完美结合。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一系列有利因素和重大优势,长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一旦实现转型升级,必会走上新的辉煌。
一是中国经济需求潜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成熟发达的社会犹如一个成年人,再长个子是很困难的。我国的情况却大为不同,不仅国大人多,而且区域和城乡发展差别巨大,广袤的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仍亟待发展,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再有二三十年也难言饱和。单从这点看,如果说一些中小经济体实现高速或中高速增长的时限是二三十年,那么我国很可能有四五十年之多。
二是中国经济供给潜力巨大。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我国不仅具备了强大的供给能力,而且还具有巨大的供给增长潜力。首先,中国人勤奋能干、吃苦耐劳,而且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已大为提高,造就了一大批会经营、有技艺的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科技人员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次,我国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建立了完备的、较为先进的产业体系和科研体系,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向世界。第三,我国雄厚的资金实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第四,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经验,我们还拥有既能高效应对各种风险,又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三是中国的改革红利巨大。30多年的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开放把受不合理体制束缚的社会生产力释放出来,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过去的发展靠改革,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比如,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相比,我们现在可谓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却深深陷入“钱学森之问”的困惑之中。何以解忧,惟有改革!再如,现在我国总体上资金充裕,外汇内资都不缺。然而,“贷款难、贷款贵”却一直严重困扰着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何以解忧,惟有改革!
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虽然有忧有喜,但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烦恼是成长中的烦恼,且优势远远大于劣势,机遇远远大于挑战。犹如疯长时期的青春少年,中国这个经济体的高度远远没有触顶,仍处在长身体的大发育时期。只要我们趋利避害,应对得当,扭住发展不放松,完全可以在提质增效升级基础上再较快发展二三十年。
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
记者:发展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您认为,处理好发展的有关问题,应该从何处着手?
杨书兵:的确,做好发展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比如,仅从需要处理的关系看,就有经济与社会、速度与转型、眼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国内与国际等。要实现多快好省的发展,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是当前最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稳增长和调结构都是发展,都很重要,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前者着眼速度、后者着眼效益,前者重视当前,后者重视长远,一个强调快发展,一个强调发展好。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比如,稳增长既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减轻调结构的倒逼压力,前者是推力,后者变成阻力。调结构也如此,既能促进增长,特别是长期增长,也有影响当前增长的不利一面。总的说,从长期看,二者一致性较大;从短期看,二者矛盾性更强。
目前,无论是经济理论界,还是党政部门内部,在看待稳增长与调结构的轻重缓急上,确实存在不小争议。之所以有分歧,主要是在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各有不同。这犹如诊病治病,有的人喜欢手术疗法,先治病,后调理,大治大调;有的人喜欢中药治疗,调中治,治中调,寓治于调。而争议存在的客观基础则是,在我国现有调控资源和发展条件下,无论是稳增长,还是调结构,都仍有一定的伸缩余地,从而给了我们较大的选择空间。比如,倘若仍看轻调结构的意义或能继续容忍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再争取实现几年的高速增长也非不能;反之,倘若只要不出现大的失业和风险问题,就全力以赴调结构,将经济增速再压低一些也非不可。争论并非坏事,客观上也确实存在着对错优劣之分。但就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而言,嘴仗永无胜方,反而会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大家的认识必须尽快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关键在于确定好速度指标,难度在于保持二者平衡,必须先定死一端,再统筹全盘。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左右。据有关分析预测,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比去年还要严峻。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全面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确保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同时,以此为前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既压又促,尤其要积极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争取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推进。需要特别指出,在当前出口和消费难以迅速改观的情况下,加大投资力度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最有效方法,必须将其关键作用发挥到位。只要方向对头,以扩大的政府投资带动巨量的社会投资,既推动经济增长,也促进结构改善,一举两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