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川芦山地震两周年纪念日。两度寒暑、冬去春来,重返灾区看变化,但见山河重整,村舍俨然,风光无限。作为党中央确定的“以地方为主”重建体制“试验田”,四川省及雅安市积极探索,灾后科学重建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果。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7.0级强烈地震突袭美丽川西,以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为中心,周边12500平方公里土地上山崩地陷、家园损毁。争分夺秒的生死大营救,历经艰险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强震之后,中央及时颁布《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并首次将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四川,实行以地方政府为决策、实施和责任主体的“地方负责制”。四川省及雅安市围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核心理念,加强科学规划和城乡统筹,着力实施特色重建、绿色重建,努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趟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路子。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英勇的灾区人民自强不息、感恩奋进,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公共基础设施优先建设,产业重建同步推进,极大地改善了灾区生产生活状况。一幢幢村民新居崛起于绿水青山之中,一个个特色产业园区竞相建设,受灾群众从奋斗中再出发,处处洋溢勃勃生机。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突发的一次次地震灾害以一种特殊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敢于胜利、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更看到了从灾难中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健全突发风险应对机制和体系的进取精神。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的坚强领导、以人为本的国家信念、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凝聚成为不可战胜的国家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经济日报评论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