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地震波及西藏聂拉木、吉隆、定日、定结等县,近3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西藏军区某团闻令则动,派出官兵1.13万余人次,车辆1126台次,清理拆除危房1842间,救治群众1953人次,转移安置群众1980人,抢运分发各类物资342吨,抢修维护道路21.9公里,在雪域高原用大爱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为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时代壮歌。
(一)
震后的聂拉木满目疮痍,房屋大面积垮塌,大型工程机械很难进入,官兵搜寻幸存者只能用锹挖、用手刨。
在海拔4300米左右的聂拉木,徒手搬开乱石断木十分困难。一座危楼前,最后一面承重墙已有很深的裂缝,随时都可能坍塌。经过3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废墟终于被清除,让官兵们庆幸的是,这里没有人被掩埋。
救援一线,团装备技师罗布也在坚强地战斗。
战友们不知道,就在部队进入聂拉木县城时,一条短信发到了罗布的手机上:“妻子难产,婴儿夭折!”
罗布不敢去想,正在重庆西南医院的妻子是何等的无助。他红着双眼,默默忍受悲伤,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救人!救更多的人!”
聂拉木乡冲堆村拉康寺受地震波及,文物受损,急需抢运出来,但房体摇摇欲坠,群众不敢入内。
“大家跟我走!”团参谋长刘永涛带着100余名官兵火速赶到拉康寺。他们不顾双手被砾石、锈钉划破,仍然顽强作业,历经5个小时,抢救出文物800余件。
“感谢‘菩萨兵’。”在寺外目睹救援行动的藏族群众说。
(二)
曾经安静秀美的“孤岛”樟木,余震频发。勘测表明,受地震影响,樟木地质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灾害。
当接到挺进樟木转移受困群众的命令后,仅8分钟时间,这个团85名驾驶员、安全员和带车干部集结完毕。
前往樟木的道路崎岖狭窄,途中滚石不断。一边是百米悬崖,一边是随时可能坍塌的山体,车队就在一步踏错就生死立判的险路上艰难前行。
当日19时许,车队终于抵达樟木,正焦急等待的525名受困群众顿时欢呼起来。
“金珠玛米(解放军)救我们来了,我们可以出去了!”一名藏族老人泣不成声。
雨越下越大,团政委李亚军带头脱下雨衣,给群众披上,并组织他们有序登车。40分钟后,群众全部登车完毕。
站在风雨中的官兵早已全身湿透,车厢里的群众目睹此情此景,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
“出发!”喇叭声声,车队迎着风雨,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次日凌晨,车队抵达聂拉木县城。留守官兵送来干粮,运送群众的官兵虽已饥肠辘辘,但他们知道车上的群众也没吃晚饭,接过干粮转身就送给了群众。
车队在县城停留一刻钟后,继续赶路,奔赴拉孜安置点。
风大雨急,寒意浸身。官兵们见有的群众穿衣少,便把自己的大衣和随车携带的被褥送给群众,并坐在车厢最后为他们遮风挡雨。
一夜风雨兼程,樟木镇受灾群众被安全转运至拉孜。安置点里,官兵紧张忙碌,饭菜飘香四溢,受灾群众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三)
在外学习的团长刘波没能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归队后,他带着第四梯队300余名官兵,连续在拉孜、日喀则两个安置点搭建1600余顶帐篷,让受灾群众有了温暖的“家”。
“金珠玛米是我的亲人!”96岁的藏族老阿妈达瓦卓玛拉着李亚军的手说,“解放军太了不起了,谢谢你们!”
地震中,老阿妈的丈夫被垮塌的房屋掩埋,她自己也失去了双腿。无儿无女的老阿妈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金珠玛米就是你的亲人,以后就由我们来照顾你!”李亚军安慰老阿妈。
让官兵牵肠挂肚的不只是老阿妈,在地震中失去父亲的藏族小女孩德吉央宗也时刻让大家惦记着。
德吉央宗才两岁零3个月,地震让她失去了爸爸。她还患上重感冒,由于未能及时救治,病情逐渐加重。
得知这一情况后,这个团不但派出军医每天为德吉央宗诊疗,还安排专人负责她的一日三餐,并给她家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
当士官向鹏给小德吉家送去热饭热水时,她总会露出如花般的笑脸。看着小德吉,向鹏虽感欣慰,但藏在内心的一份悲痛还是被牵动了出来。
救援中,向鹏远在家乡的爷爷病重离世。为了灾区群众,他放弃了回家见爷爷最后一面的机会。
“一切都会过去。你的爷爷一定会为你骄傲。”战友杨俊安慰向鹏。
其实,杨俊也有心事。5月2日是他原定举办婚礼的日子,而他却推迟了婚期,坚守在救灾战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