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2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络低俗语言存在“三宗罪”。
这份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现在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日益突出,一些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得到广泛传播,如“草泥马”、“尼玛”等词;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也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如“碧池(bitch)”、“逼格(bigger)”等。此外,网民自创的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词语近年来也有所增多,如“屌丝”、“土肥圆”、“绿茶婊”等。
根据报告,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使用最多的依次为“尼玛”、“屌丝”、“逗比”等。
报告称,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存在三种突出现象。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即部分网民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在网络空间谩骂,致使流言裹胁公众义愤。官员、城管、专家、医生、警察成为所谓的互联网“黑五类”,在历次公共事件中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有网民将自己的现实压力和不满情绪转化为恶意中伤,对网络语言空间产生严重毁伤。
三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如论坛、微博、微信中被广泛使用的“撕逼”、“装逼”等词。部分公众人物、意见领袖也推波助澜,致使粗鄙的表达之风更加泛滥。
报告提出,网络语言低俗不仅扰乱了善意的交流,也对社会整体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应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网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微博账户已经达到12亿个,新浪、腾讯微博平台每日新增帖文2.3亿条;微信用户达到6亿,其中境外账户达到1亿,微信系统日均发送信息达到160亿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