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8日电 7日,2015高考语文科目已经结束。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因其与时事热点的紧密结合和呼应引起了业界学者的热议。其实不止北京,今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范儿”》这样写道: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而全国二卷则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搬上了作文题:科技领军人物、大国工匠、摄影发烧友三个人中,谁更具风采?
民族英雄、榜样力量、时代弄潮儿……高考作文题目一直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历来被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而今年众多考卷作文题关注英雄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成为人文教育的一种新气象。
6月7日,2015年高考拉开帷幕,图为考生排队进入北京四中考点。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文综考试侧重全球史观教育
8日,各地文综考试纷纷落下帷幕。纵观今年的高考题目,无论是全国卷选择题中的“美国出版方拒绝日本修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的不合理请求”,还是材料题中的“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都关注了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引导。而地方卷“经济全球化”、“各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方式”等考点,则凸显了命题者对考生全球史观的考查。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最好的方式是教育下一代不忘昔日民族苦难,远离历史虚无主义,让中国近代史教育直抵青少年内心,真正发挥作用,着力加强青少年对本国、本民族近现代史的学习。”
此外,历史观教育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上。北京第十二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王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多地的试题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特别是红色经典、历史题材的试题素材,如试卷中出现的儒家之论、梅花之品、名著经典的评析、中华英雄的追慕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途径和渠道。利用高考“指挥棒”对学生教育的指向性力量,通过考题考点的选择,抵御和消解大众文化对学生历史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历史责任感,才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学必须注重英雄观教育
“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力量,能穿透时空,是我们的文化之根。英雄人物教育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通过高考作文写作,利用高考这种强势的教育媒介,让学生理性、负责地表达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导向。”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语文特级教师管然荣表示。
当下,传播价值判断标准模糊,价值观易于出现功利化、庸俗化甚至过度娱乐化等倾向,造成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否定乃至污损。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郭丽双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此前部分宣传英雄的方式和形象不符合当下社会现实需要,“程式化”、“圣人化”的道德榜样形象不能在大众心中产生共鸣。
管然荣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必须重视网络不良信息和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对年轻人价值观的毒害。“一旦群体性虚无主义态度得逞、解构和恶搞一切神圣,痞子、流氓反而成了英雄,后果将不堪设想。我认为不能过于强调‘快乐教育’,不能过于放任、一味向学生让步。”管然荣强调,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必须立足于立德树人,将正能量在教育过程中扎实传递。
打动学生不靠扣帽子让英雄人物更鲜活
在传递的过程中,必要的方法技巧也是需要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管然荣也会定期找一些时文、热点分享给学生,比如“乡愁”、“英雄”等话题,针对“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现象,提倡保护村庄古树这些乡愁坐标,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根,乡愁是传统之根”,强调根的意义。
管然荣认为,只要把道理说清说透,学生还是能接受的,关键是要打动他们,不要光扣大帽子。“比如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学生提出质疑,说黄继光身材瘦小,根本堵不住抢眼。我就告诉他,必须在当时的特殊情境下理解这个事,当时他们躲在洞穴里,是一瞬间做的决定,堵抢眼的时间其实很短等,学生表示理解。”
“英雄不仅仅是现在教育中讲到的,也不只是战场上的英雄,各个领域的英雄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英雄应该是一个民族、国家最推崇的人物。”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锦超告诉记者,自己最近也在推荐学生读《湮没的辉煌》一书,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英雄,生命的激情》。
“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英雄是在任何领域用生命对人类、社会各领域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同于历史课本的平板叙述,课外书里的人物更立体形象,让历史英雄人物不再冷冰冰,而是更鲜活,这也是我们教育中应该努力的方向。”李锦超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