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历史才有机会拥抱未来
——专家学者评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
6日至9日,四集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陆续播出,在中国学界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能够揭自己疮疤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光明与阴霾》提供的信息量大、权威可靠、有说服力、针对性强、现实意义重大、有前瞻性,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认真看过片子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世安这样评价。
李世安认为,纪录片通过系统梳理档案资料、有关文献,并在对当事人、政治家、学者以及民众进行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责任的反思与吸取二战教训的不同态度,系统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事实和档案文献资料。
“该片首次从多层面,深刻地讲述了战后德国敢于面对战争侵略历史,勇于承担战争罪责,不断进行历史反思的过程。”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邸文说,在政治层面,尽管德国战后内阁更迭,但是历届总理和总统都一以贯之,表现出一种睿智和务实的精神及“道德勇气”。在社会文化层面,德国重视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有关二战史的教育。在社会民众层面,在德国数以百万计的反法西斯进步人士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之下,承认侵略战争历史,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已经成为德国社会的主流共识。正是德国为防止战争灾难重演,进行了多层面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才获得了周边邻国的谅解和尊重,为战后德国和欧洲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实现了战后德国的重新统一。德国正以一个世界强国的姿态,在欧洲和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反省自己历史的民族,能够揭自己疮疤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说:“当德国总理向华沙犹太人纪念碑俯身下跪时,时人评论道,勃兰特跪下去,德意志站起来。这个评论是深刻的。”
日本对待战争的反省及赎罪措施远远不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说,我们在片中看到了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扭曲史观的源流与顽固性。从回避战争责任的裕仁天皇“终战诏书”、到模糊战争责任的“一亿人总忏悔”、再到安倍晋三正面挑战国际正义审判的“侵略无定义论”,日本在歪曲历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本在国家政策方面和思想意识方面对待这场战争的反省并采取赎罪措施远远不够。”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朱剑利博士指出,抹杀事实之外,日本右翼极端分子还有着可怕的、对于人道主义、基本人权、生命的蔑视。对于大屠杀、“慰安妇”(性奴隶)等问题,他们要么根本否认,要么轻描淡写,极力缩小加害范围;他们仍然会强调日本人的“优秀”,害怕成为所谓“劣等”民族,从而变相地宣扬种族主义。当前,日本一些很有影响的人不去反思战争中各种反人类罪行,不做努力去获得受害国的谅解和信任,重建自己的国际声誉,反而念念不忘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强调自己受害者角色和日本人民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推卸战争责任,引发了地区强烈的不满。日本政府不顾邻国的严重关切和本国人民的反对,通过修改宪法解释等手段,制造事实上的地区军备竞赛,制造冲突,引发地区强烈不安。
张海鹏指出,日本政治家坚持对供奉在靖国神社的14名甲级罪犯祭奠活动,就是怀念、肯定、歌颂策划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战争罪犯。日本政治家的这种行为,当然导致了日本社会不愿意承认侵略战争,日本右翼人士认为承认侵略是“自虐史观”,对军国主义时代依依不舍、与军国主义精神相依为命。
正确认识历史,才有机会拥抱光明的未来
“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观看《光明与阴霾》后,不少专家都提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这番话。
“历史告诉我们,当战火燃起,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杨伯江说,透过《光明与阴霾》,我们看到了围绕历史问题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抓紧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证据;我们更看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意志。我们祈愿和平,祈愿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能真正跨越战后,而对于试图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任何言行,绝不姑息。这是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
朱剑利说,在今天人类文明仍然面临大规模伤害的威胁面前,我们希望在尊重、敬畏人类社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在反对战争罪行方面,在反对贪婪国家方面,在摆脱野蛮掠夺方面,世界的价值观整体趋同。
“客观面对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犯了再大的错误也可以新生,可以有机会拥抱光明的未来。”张海鹏说:“在基本的历史事实面前遮遮掩掩,没有承认历史错误的意愿,还想掩盖错误,只能生活在未来的阴霾之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