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组“数字”
2015年07月16日 10:28:0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潘洪其

  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取消”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这些原因暂时无法“取消”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治标”的力度,通过切实做好“治标”工作,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赢得必要的时间,创造更好的条件。

  暑期来临,留守儿童监护管理面临更大的困难。6月14日,河南邓州市一名12岁女童为救落水弟弟溺水身亡,姐弟两人都是留守儿童。近日媒体梳理了一组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数字,让人心情无比沉重:我国目前有6100多万留守儿童,在全国儿童中占比21.88%,在全国农村儿童中占比37.7%;全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01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9.2%的留守儿童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没有父母的监护和陪伴,很多留守儿童无力抵御来自外界的凶险,溺水、交通事故、被性侵等意外伤害和人身伤害,给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身心成长蒙上阴影。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和防范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安全状况,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切,但解决问题还缺少系统的改革举措和有力的政策安排。公益组织“上学路上”上月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全国15.1%的留守儿童几乎全年见不到父母,4.3%的留守儿童全年接不到父母一个电话。这么多留守儿童全年见不到父母,甚至全年听不到父母的一声问候,这固然有父母工作忙或难以承受相关费用的客观原因,同时肯定也有一些父母主观上对孩子重视和关心不够的原因。应该说,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在家的孩子是如此态度,本身也是“大环境”对留守儿童保障和关怀不力的一个缩影。

  从根本上说,要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取消”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这在逻辑和实践上有两个办法,一是农村和相对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孩子的父母在家乡能实现就业创业,不再需要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二是城市充分善待进城务工人员,为他们提供不失基本水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包括为他们的随迁子女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使外出务工者可以带着孩子在城市生活,让孩子无需长期在家留守。

  这两个办法都是着眼于“治本”的长久之计,不可能朝夕之间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在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暂时无法“取消”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治标”的力度,通过切实做好“治标”工作,为“治本”赢得必要的时间,创造更好的条件。对农村和相对落后地区而言,政府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动态等基本状况,建立保障和关怀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稳定持续、监督有力、严格问责的政策措施,并鼓励、支持公益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工作,坚决杜绝留守儿童无人监护、“自生自灭”的现象,最大限度防止留守儿童遭遇各种意外伤害和人身伤害。

  另一方面,城市作为劳动力流入地,在吸纳并受惠于进城务工人员付出的劳动的同时,应当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权益保障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畴,把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值得警惕的是,我国城市在这方面本来就做得不好,现在一些城市更是走上“回头路”,不断抬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升学的门槛,把一些已经或准备在城市就读的流动儿童“赶”回原籍,“逼”成留守儿童。这些做法恶化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存环境,成为诱发和加重留守儿童问题的重大隐患,与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组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身心成长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将是整个社会无法承受的永远的痛。如何让儿童不再“留守”,让骨肉不再分离,让城市化进程具有人道的高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标签: 责任编辑: 沈继平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上海迪士尼揭开面纱 中国元素成最大亮点
  • 医院外号贩子利用APP抢号 14元专家号卖800元
  • 青海祁连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3名游客死亡
  • 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达10亿立方米 3200万人受益
  • 明辽东镇长城一城址开始维修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