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死的时候还是个未成年人……”近段时间以来,网上有这样的声音流传,宣称15岁的刘胡兰选择牺牲“不值得”,是枉丢了“卿卿性命”。如此评论,“冷”得让人牙关紧咬。
7月20日,在“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总结座谈会上,不少与会者提出,在这个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让青少年走近英雄、认识英雄、尊崇英雄。
时下,青少年特别是“00后”,离英雄很近,却也很远。近,是因为英雄早已写进书本,在网络、移动终端上也随时可以看到军史和英雄事迹。远,则是因为网上有太多戏说党史军史的内容,有不少质疑甚至抹黑、诋毁英雄的声音。也应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善,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选择、先烈的壮举让一些青少年感觉遥远、难以理解。
置身全媒体时代,如何让青少年穿越历史时空,走近15岁牺牲的刘胡兰,的确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历史知识的碎片化呈现,夹杂着某些人戏说以及基于所谓“人性”视角的解读,让历史的真实与英雄的崇高被恶意解构。面对这样的严峻情势,以互联网思维讲好英雄故事,引导年轻人走出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涵养英雄情结,尤为重要、紧要。
饮水应当思源,做人不能忘本。即便是忙于赶路,我们也绝不能忘了自己是从哪里出发。对血染的战旗,对先烈与英雄,我们理应怀有深深的敬意。久远不是忘却的借口,年少不是妄言的理由。对于“戏说”的历史,对于对英雄牺牲所谓的“人性”审视、“细节”考证,即便是青少年,也应在心中有个基本是非判断,谨防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质疑诋毁英雄的跑马场。
“精致的利己主义”,凡事都考虑是否有所回报……倘若都以此为标准去判断英雄和身边的先进典型,自然难以理解“理想”“付出”是什么。当“爱国”“敬业”等价值观都被所谓的“人性观”质疑时,当先烈们为追求进步、独立、自由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被某些别有用心者讥笑时,我们理当作出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无数事例证明:人生的出彩,牺牲、奉献等价值观是厚重的底色。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需要互联网思维,需要以年轻人喜爱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方式,来吸引青少年学习了解真实的党史军史。先哲有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鲜活的面容留在历史记忆中,逝去的英雄点缀着头顶的星空。英雄情结作为重要的动力源泉,将为青年一代不断注入正能量,最终引发超越的力量。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