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8月4日消息(记者张英林吉林台记者朱冠英赵孟秋)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吉林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个体系”,成功进入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
入夏以来,吉林部分地区遭遇伏旱,然而,农民们对战胜不利于粮食生长的自然条件似乎充满信心。
白城市洮北区红星村村民刘志涛:“老百姓普遍都灌水,灌三遍到四遍。我这九晌半地全喷了叶面肥,苞米长势黑绿黑绿的,抗旱性强,每亩地得增产20%。”
精选品种、科学种植,随着高产作物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农田水利设施日趋完善,吉林粮食生产正努力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拿十年九旱的白城来说,曾经的盐碱地如今也能成为米粮川。
白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明:“我们利用分洪入向、引嫩入白等河湖连通工程,科学合理的调配水资源,近两年来地下水水位平均上涨了1.02米,约八千眼抗旱机电井恢复了灌溉能力。”
吉林农民丰产增收的信心不仅来自现代物质装备武装的农业生产体系,更源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流转,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对连片土地实行集约经营,效益倍增。
吉林市东福集团总经理姜奕利:“土地流转到我们手以后,原来农民一分地二分地小田地变成几亩地,几公顷,一块大田地。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一公顷能达到3000块钱,一个人管十公顷,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的区位优势,加上集约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调整高产种植结构,推广丰产科技等多种利好因素,铸就了吉林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粮食单产全国十一连冠的辉煌。
吉林省农委总农艺师张永林:“粮食生产既是经济范畴的大事,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主产区,任何时候吉林省处在这样的区位位置上,粮食安全的大战略国策始终不放松。”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吉林省以现代畜牧业、园艺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悄然成型。
张永林:“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现在是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粮食生产连接在一起,实质上是延长了粮食生产的产业链,也增加了整个经济的附加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