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4日,日军56师团以装甲兵和汽车兵为先导快速部队控制怒江西岸,向保山县(现为隆阳区和施甸县)惠通桥进发。
同日11时,云南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正在保山县城下巷街,忽闻正南隐隐有大批飞机轰鸣声。“其闻笨重而迟滞,尖锐而惨厉……瞬息之际,银色之铁鸟已呈露于正南之天空,分3队,每队9架,为循环之人字形,向市区飞临。”
保山画师马力生此时正在家中写读,闻声异常,自楼窗上探头向外张望。
林公祠小学幼稚班学生耿德铭和70名同学在祠堂大殿上课,听到声响,以为是美国飞机,兴奋地跑出来观看。
千钧一发之际,他们中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即将在此发生转折,进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命运转折,最终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在此发生了转折。
这一转折时刻,中国军队果断炸断惠通桥“拒敌于怒江之西”,粉碎日本侵略军企图攻下保山、挺进昆明、南北合围重庆的企图,迫使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构成敌我双方隔江对峙的局面。
这一转折时刻,云南由抗日大后方变成了最前线,保山成为举世瞩目的“滇西大战”前线和军事指挥中枢,中国军队在此准备物资、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才有了实施滇西大反攻、第一次彻底将侵略者赶出国门。
这一转折时刻,使得经历“五四大轰炸”的保山人民在悲痛中发布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激发抗战意志,保山成为团结带领滇西民众复仇复土、保家卫国的中坚基地。
惨烈与悲壮的历史,为保山熔铸了刚毅坚韧力挽狂澜的精神气质。
【讲述】保山市博物馆原馆长李枝彩
提起滇西抗战,人们往往都会想到松山、龙陵和腾冲三大战役,殊不知在这几场著名血战的背后,还有一个关系战争胜败大局的关键性战略支撑,这就是当时的保山县。保山古时叫永昌府,雄踞古道要冲,以高黎贡山为屏障,以怒江、澜沧江为天堑,既是我国西南边地主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保山县作为滇西边地第一人口大县和滇缅公路转运枢纽,其重要战略地位更不言而喻,早就被日寇视为眼中钉。1942年5月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畹町、遮放、芒市和龙陵后,日夜奔袭急于攻取的就是保山,5月4日、5月5日集中飞机猛烈轰炸保山城,妄图一举拿下。昆明危急!重庆危急!
【城殇】1942年5月4日,是学生纪念节,也是保山县赶街天。春光熙和,保岫公园内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纪念运动会。早餐后,市面照常营业,交易之人摩肩接踵。
一切都在猝不及防中发生。
11点,27架敌机集群突然出现在保山城上空轰炸城南,一会儿又有27架敌机飞临轰炸扫射城西北区,繁荣热闹的保山瞬间沦为人间地狱。
掩蔽在一扇大门之下的方国瑜逃过一劫,等听到飞机走远才起身,发现四周火光已炽,惨叫呻吟不绝于耳,死尸纵横阻断巷道。保岫公园运动场上生全者寥寥无几,如古战场。
5月5日敌机继续轰炸,以五百磅炸弹及燃烧弹再度蹂躏保山,威力不亚于5月4日。
西南“古丝绸之路”名城重镇——永昌府菁华整个被焚毁。
耿德铭跟随家人逃难路过下水河,这里状况惨绝人寰:死难者遗体堵塞河道,盈河血水渗合漂流……
方国瑜4年后书写《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时仍然悲愤不已:“保山已成鬼市死城也。当日凄怆之状,永世不可忘。”
据统计,日军“五四”“五五”大轰炸,造成保山城8800人死亡。然而,更大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大轰炸持续不断,居民扶老携幼弃家四散逃难,死者不能掩埋,尸体腐化酿成急性霍乱疫情,染病者朝发夕死,引发更大的灾难。霍乱疫情自保山城发作,迅速向村寨蔓延流行,导致滇西片区死于霍乱疫情人数达10多万人,仅保山就有6万之众。“慌乱呻吟之声,遍于邑落,亘古未有之浩劫也!”
后来迅速赶到的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目睹家乡父老之惨状,泣不成声,在《为保山惨变乞赈通电》中字字喷血、痛斥日军罪行:“人道澌灭至此而极!”
【回声】岁月流转70多年后,走进繁荣热闹的保山市,我们百感交集。
7月10日傍晚,易罗池公园景色秀丽,高大林荫树下乘凉的市民欢声笑语。这里曾是“五四大轰炸”重灾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罹难同学之墓留存于此,历史与现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公园大门口一位奶奶拄杖蹒跚而过,记者上前询问老城往事。老人一听当即在路边坐下告诉我们,她也是那起轰炸惨案的幸存者。当年垂髫小儿已成耄耋老人,可提起过去这段苦难深重的岁月,仍然泪水横流。
谁也说不清,这座城市,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有多少与那段惨痛历史相连。但是熔铸于保山人骨血中的记忆告诉我们,如果不知那段历史,就无从感受滇西抗日战场之艰苦卓绝,无从感受云南各族人民抵御外辱保乡卫国意志之刚毅坚韧,更无从触摸和探寻保山的现在和未来。
【讲述】保山市社科联名誉主席耿德铭
我今年81岁了,保山“五四大轰炸”那年我7岁,家里有18口人,住在城北。那天城北被炸得厉害,家毁了,一大家子人决定分四路逃难。逃难中,我亲眼目睹战乱中老百姓经历的种种凄惨苦难,我们一家人也苦苦挣扎,度日维艰,一年里家里就没了3口人。父母带我们逃到保山城东南山霍家坡1公里以外的一个破庙里暂时安顿,当过小学教员的父亲就在这个破庙里办起小学,管管周边寨子里的娃娃。他把20多个娃娃分编为一、二年级复式班,我也跟班学。没有课本,父亲就自己编。开学第一天,父亲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叫《中国人》,课文只有一段话:“你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他也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大家都要爱中国。”
【不屈】1942年4月底5月初,畹町、遮放、芒市和龙陵等滇西县区沦陷,恶化了整个抗日战争的局势,震动全国。
5月5日,虽惠通桥被炸阻断敌军脚步,但敌寇速调援兵尝试渡江。重庆军委会则准备放弃怒江,退守澜沧江。
危急时刻,保山命运风雨飘摇。
云贵监察使李根源是腾冲人,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当时正患痢疾病卧在床,几次急电请赴滇西前线,并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一起请求死守怒江。“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保卫云南,须先保卫滇西。保卫滇西须先扼住潞江,保住保山。”
李根源心急如焚,5月24日从昆明出发,看到沿途景象极为恐怖,意识到如不能稳定局面,保山必定守不住。
6月5日、6日,李根源在凤仪镇(今天金鸡乡)金鸡小学内,成功组织召开保山八乡四哨300多人军民大会。
李根源在大会上作了慷慨发言,会议深入分析了固守保山,拒敌怒江以西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彻底消除军民放弃保山、退守澜沧江的悲观情绪。
金鸡村会议后,李根源发表《告滇西父老书》,并“遍寄滇西诸土司,捍卫疆土,输诚效力。”
在保山,《告滇西父老书》被视作和《出师表》一样的存在,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64岁的爱国老人在文中坚定表达誓死捍卫家乡的决心:“我带来一个衰病老年之身,带来一颗纯洁的赤诚之心。坦白地、诚挚地希望诸父老,懍然于国难乡难的加深,大家齐心一致,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根源不敏,愿追随诸父老之后,同心努力,拼老命以赴之。”
《告滇西父老书》在滇西人民心中树起一座巨大的抗战精神丰碑,也是苦难保山向日本侵略者发出愤怒的战斗号角。
【回声】今年5月,一本被称为“中国的拉贝日记”的图书——《马力生日记》再版后,保山市新华书店进货2000册一周内售空。
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原光尊寺小学校长、保山著名画师马力生1941年9月到1943年3月之间的日记集纳。日记并无引人入胜的故事,何以如此受赞?
翻开书籍,一名爱国热血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在经历轰炸、霍乱、饥饿等灾难后,马力生一家一年内先后失去13位亲人,30岁的汉子将苦痛血泪沁染纸页,然而更能感染打动读者的是其内心充满正义、激情和抗争。“值今国存亡在睫,腾冲与保山只一江之隔,再则病疫流行,十室九空,保家全命顾之不暇,岂尚着意于此细小?仇莫大于国仇,怨莫大于日寇之暴行。”“丈夫用武此其时也。游击军宣传主任名职虽微,然功在保国为民,责无旁贷,誓竭己之力大胆地做……”
《马力生日记》主编王昆楼认为,这本书最大魅力不仅是记录一名爱国青年战时的苦难成长历程,更是当时保山人民百折不屈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讲述】隆阳区文联主席杨晓富
滇西大反攻是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场伟大战役,是中国八年抗战第一次彻底将侵略者驱逐出国门的战略反攻,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亚洲战场第一次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取得的伟大胜利。保山作为大反攻的前线,作为大反攻的指挥中心和物资供应主要基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反攻】 1943年4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重组,调集20万军队进驻滇西前线,相机组织全面大反攻。
记者来到板桥镇,找到当年的马王屯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旧址,可是只看到一片板栗树林。据说,当年这里曾是一片茂密高大的松树林,掩蔽性很强,被作为军队主要集结地和物资供应基地,而且与之相距三四里外的光尊寺则是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的好所在。附近的世科社区和马王社区还有不少旧宅院,老人们随手一指:“喏,这一院是远征军存放弹药的仓库。那一院是存放马饲料的。”如此熟悉与随意,可见当年保山坝子村村驻军、户户住兵是很平常的事。
老人们回忆,学校、村寨、街道的空旷场地都成部队练兵场,每天早晨军号一响,村村寨寨就可听到雄壮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驱除敌寇的信心与日俱增,保山军民加紧厉兵秣马,期盼最后反攻的时刻早日到来。
据统计,滇西反攻开始后8个多月内,保山县数十万各族民众展开了空前的抗战支前大行动:民众节衣缩食、不惜吃草根、野菜,倾力承担了反攻大军数十万担军粮供应;由10余万民夫组建的支前队伍,随大军开赴各抗日战场,从潞江河谷到高黎贡山、松山,再到腾冲、龙陵、芒市、遮放、畹町,冒着枪林弹雨、烟瘴毒雾,长期为反攻部队承担起修路搭桥、抢运弹药、救护伤员等主要战地服务任务,为大军横扫侵滇日军主力,收复失地,做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
保山民众的作为,是全民族抗战最好的解读,也是这座城市创造历史最耀眼的时刻。
【回声】此后70多年辉煌发展成绩证明,在任何困难面前,保山最不缺的依然是刚毅坚韧的胸襟气度。
7月中旬记者在保山采访,正遇上全省上半年工作汇报暨园区建设会议在这里召开,用意深刻。
在全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保山逆势而上,全市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35.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00.9亿元,年均增长1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2%。
保山跃升的自信从何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新的发展定位以后,新的机遇让保山的发展坐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经济发展的末梢走向了开放前沿,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第一站。保山迅速开展“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的大讨论活动,不断强化广大干部、党员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后发赶超,在新常态下争当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打造云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表示,保山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全省发展战略,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着力建设“五基地一中心”,持续保持经济两位数以上增长,争当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