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现场在清代花楼蜀锦机手工织造蜀锦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3日讯(记者张骥摄影报道)8月3日上午,参加“聚焦四川非遗”全国网络媒体四川采风行活动的全国50多家网络媒体编辑、记者走进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在蜀锦织绣博物馆,蜀锦“挑花结本”、“蜀锦织造技艺”现场制作、演示,多台清代花楼木织机现场手工织锦、蜀绣手工制作及互动活动的开展,再现了古代蜀锦手工织造的宏大场景,让在场媒体编辑、记者更直观地感受延续2000多年蜀锦手工织造技艺的精湛和神奇。
“要织出6到8公分长的蜀锦,差不多要耗费两人8个小时。”据博物馆内从事30多年蜀绣纺织的贺师傅介绍,“蜀锦织造技艺”于2006年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织造蜀锦时,由两人配合操作,一人坐在花楼之上(古时称挽花工),口唱手拉,按提花纹样逐一提综开口,另一人(古时称织花工)脚踏地综,投梭打纬。这样,花纹的纬线循环可以大大增加,花样也可扩至很大,且更为丰富多彩。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蜀锦织绣博物馆作为蜀锦蜀绣文化艺术的公共体验场,一经开馆就备受瞩目,取得了多项第一称号。该馆不仅是全面展示蜀锦历史与文化的专业场馆,更是全国唯一拥有全套手工蜀锦制作工艺的织造场所。多台历史悠久的花楼蜀锦机(其中包括全球唯一一台能正常使用的清代花楼蜀锦机),由蜀锦传承人现场手工织造,此景在全球范围内亦难得一见。
据蜀锦织绣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蜀锦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后继有人,使蜀锦织造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蜀锦博物馆在原有一台清代道光年间古蜀锦机的基础上,复制了6台蜀锦花楼木质机,还请回原成都蜀锦厂总工程师和7位从事了几十年织锦的老艺人,从边远地区农村招收了一批年轻学徒,开展蜀锦技艺传授,保证了整个织造过程沿用最本质、最真实、最完整、最传统的蜀锦织造技艺。还建立了蜀锦、蜀绣等艺人的个人资料信息库,通过不断招收学徒拜师学艺,老艺人悉心教授,带徒传艺,目前已培养了十几名平均年龄25岁的蜀锦学徒。
全国50多家网媒直观感受蜀锦现场制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