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对实体经济发展担忧之际,一项权威统计显示,实体经济投资呈现回暖趋势。据央行发布的“2015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称,2015年7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回升较快,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较快。央行相关负责人分析,稳增长政策带动了中长期贷款投放,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回暖带动了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政策效应持续显效
今年7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回升较快。据央行官网发布的数据,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3%,增速较上月末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M2增长是降准降息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央行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今年以来,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之后,社会流动性逐渐宽裕,M2增速从4月份的10.1%逐月回升,5-7月分别回升0.7、1.0和1.5个百分点。
“降准既通过货币乘数的提高增加了货币供给,也增强了银行的放贷意愿。”该负责人指出。此外,货币供给增多还与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派生存款相应增加;积极财政政策逐渐发力,财政支出增加,增加了银行一般存款等因素有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实施,使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个人的微观行为发生改变,资本市场活跃,创新活力增强,社会信心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初步遏制了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
稳增长拉动贷款需求
经济稳定关键看投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新兴行业的企业利润缓慢回升增强了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货币供应增多的同时,各项贷款也在增加。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8.04万亿元,同比多增2.15万亿元;截至今年7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2.2个百分点。
贷款增加得益于国家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力度,金融机构相应增加了贷款投放,更带动了中长期贷款投放。”央行相关负责人说,房地产市场回暖也带动了个人房贷发放。今年前7个月,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为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40万亿元,同比多增2818亿元。
地方债置换进展顺利提升了地方政府项目的融资能力。截至7月末,地方债已发行1.41万亿元,大约完成了财政部置换计划额的七成。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地方债置换进展顺利一方面化解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扩大了贷款投放空间;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方政府贷款到期的还款压力,提升了政府项目的融资能力。
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一直以来,融资难困扰着实体经济发展,表现在金融数据上,一方面,总体流动性充裕但社会融资规模却萎缩;另一方面,贷款同比多增,但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对投资支持力度不足。
而最新数据则显示资金支持投资的力度在加大。今年4月至7月广义货币供应逐月增加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也在增长。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包括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3.64万亿元,同比多增1.63万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发放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4.15万亿元,同比多增4769亿元。
7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89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136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1.9%;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同比降幅收窄;企业直接融资保持了稳定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央行在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未来仍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特别是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