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根据地震波形记录分析,天津塘沽第一次爆炸发生在8月12日23时34分,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发在约30秒钟后,也就是23时34分34.3秒,近震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对地面的冲击振动被地震台网记录到,这部分能量折算为24吨TNT,但实际爆炸能量更大。
中科院测地所郑勇认为100km以内的波形记录能看到比较明显的震相,大部分能量都通过冲击波、热辐射之类的释放了,真正转化成地震波的只占很小一部分。
中科大张淼问道,在DAG台站上,两次爆炸的高频波形后面的低频波形(面波)为何经历那么久才到?DAG与爆炸地点只有数公里,而这两个波形(高频和低频)间隔有10秒之久,这个距离的面波波速真的可以如此之低,还是有可能是空气与地球耦合产生的波形?不知道空气耦合产生的波有没有可能?
中科院地球所梁晓峰回应说,应该是浅层的面波,地表爆炸的,发育的很好的面波,其次就是表层的松散沉积的速度很低。科学院青藏所专家裴顺平说,估计不是面波,速度也太低了,可能是燃烧造成的,类似低频爆破。
北京大学盖增喜认为既然是海港,可能浅部的沉积很松散,就速度低。重庆局专家王小龙说,之前有人用地震台是用次声波找爆破,波速大概跟声波差不多,300~500m/s,在震中距200~1500km之内的台站都有记录。科大专家张淼认为,很多火山区域用声波检测爆炸。如果这段波形频散特征明显的话,可以断定是面波。从波速上看,如果是面波的话,感觉有点低,怀疑是声波,或声波与地球介质耦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