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精心策划、浙江卫视担纲制作的三集大型政论纪录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于8月11日至13日每晚21:30在浙江卫视隆重献映。
这是一片灵秀富饶的宜居之地,早在5万年前,“建德人”就在这里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7000年前,河姆渡人在这里开始建造房屋、种植水稻、驯养牲畜,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们,不断学习着与天空、海洋、土地的相处之道,在大自然中积聚获取财富的秘密,又在获取中重新领悟着大自然的力量……
第三集寻梦山水间
【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
每年的夏至,位于浙江温州瑞安的陈岙村里,都会组织孩子们诵读这株枯榕树下的碑文,碑上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多年以前,坐落于大罗山脚下的陈岙村还是一个穷山村,为了致富,村民先后建起10多家小电镀和冶炼厂,污水直排,将整条溪都染了色,有一天,大伙儿发现溪边那棵守护了村庄120多年的大榕树死了。
被工业污染惊醒的陈岙人,在村支书陈众芳的带领下,拆除了溪边所有的违章建筑,把工厂全部搬离村庄,并在溪流上游筑坝建库,蓄起一池清水。
如今,依水而兴的陈岙村,已建起了5个活水游泳池和小型水上乐园,在村后的大罗山上建起1.7公里长的漂流项目,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到了470多万元。有了钱,村里进行了旧村改造,以城里高档商品楼的标准,为村民建起300多套小洋房。
山清水秀、景美人富的陈岙村在当年枯死的大榕树下立碑,并题诗一首,警示后人,尊重自然,和谐发展。“保护才能发展,可持续才有未来”。这是陈岙村的感悟,更是现代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所认知的道理。一贯走在前列的浙江人,也首当其冲成为了这一朴素真理的践行者,10年来,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一部现代社会天人合一的和美画面正在徐徐打开。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015年初夏,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开幕,这场国内规模最大的环保展会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与者。
坐着红眼航班飞了1500多公里从浙江温州来到北京,陈飞只有一个目的,在国际环保展上送出他的菜篮子,倡导大家买菜用篮子,消灭塑料袋。
像这样送菜篮子,陈飞已坚持了15年。15年来,这位浙江农民自费50多万元,走遍全国24个省市甚至走出国门,送出竹编的菜篮子6万多个。
一个普通农民为什么要跟菜篮子和塑料袋较上劲呢?这一切都源自他最爱的那条母亲河——楠溪江。楠溪江素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闻名,然而十多年前,每逢大雨过后,江边的树枝石头上都会挂满沿途冲下的塑料袋,这样的场面刺痛了陈飞的神经。
陈飞的倔强,折射的正是眼下3000多万浙江农民对生活环境的共同追求。走进浙江农村,大大小小的村庄都变得干净整洁,村与村之间比的不仅是谁更富裕,还有谁更干净、更美丽,百姓生活得更健康。
十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当下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浙江广袤的田野变了样,数以万计的村庄美化了环境、改造了农房、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垃圾统一收集、康庄公路村村通,农民对生活环境的关注比任何时候都高。
【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
农闲时节,衢州市衢江区黄坛源沿岸的7个村正在搞垃圾分类,能说会道的黄坛口乡女乡长李燕琴,正在全力促成这件事儿。忙完这茬,她还要去黄坛源河边走走,作为这条河的河长,例行巡河也是她的重要工作。
衢州是浙江重要的生猪产地,高峰时饲养量突破760万头,排泄物让许多河流沦为垃圾河,也给地处钱塘江源头的衢州拉响了生态警报。2013年,当地制定了严格的禁限养区划分方案,李燕琴负责拆除管辖区内22000多平方米的猪棚。
在拆除猪棚的同时,李燕琴还和乡、村干部一起,积极帮助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确保农户转产不减收。
作为河长,每个月衢江区都会对李燕琴负责的河道进行水质考核,所有考核结果每季度一评,排名最后的河长要被区委书记约谈,连续三次排名最后就会被通报批评甚至解职。
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推出了推动新一轮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建立省、市、县、镇(乡)四级河道“河长制”,被认为是落实这一重大决策的关键之举。浙江全省共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再加上更加庞大的村级河长、民间河长,强大的河长队伍,成了各地各部门协同治水、真抓实干的组织者、落实者和责任者。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个长期存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污染源被清除,一条条原本浑浊的河流逐步变得清澈。
【长兴县天能集团】
太湖之畔,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天能集团总裁张天任正在接待客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正和太湖沿岸乡镇水利专管员就太湖流域环境整治的建议进行商讨。
张天任关注太湖流域治理已经很多年了。1988年,张天任靠5000元起家办电池厂发家致富。与此同时,蓄电池行业也在当地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铅污染事件频频发生。有一天,愤怒的村民甚至放火烧毁了存放铅酸电池的仓库。
在当地进行的大规模蓄电池行业大整治中,天能幸运地留了下来。此后,张天任痛定思痛,投入巨额资金对旧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并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对废旧蓄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实现了零排放。
从环境污染的肇事者,到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在浙江,随着转型升级“组合拳”的深入实施和企业自身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护好一片蓝天,养好一方碧水已成为浙江企业家的自觉承诺。在缙云好溪,一家大型造纸厂在当地报纸上刊登承诺:“若有造纸废水直接排入好溪,就关停纸厂,永不造纸”;在余姚,为杜绝废水臭气污染问题,榨菜厂厂长宣大姐毅然关掉了年利润达百万元的厂子;在瑞安,一位五金企业老板自掏腰包建立治水实验室;在永嘉,当地企业家自发捐款6000多万元,让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姑溪河,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杭州市钱塘江】
每个月月初,钱塘江畔都会出现一群“绿色的身影”,这是绿色浙江民间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们来为母亲河“体检”。
随着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公益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越来越成为推动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绿色浙江”这一15年前由大学生忻皓和他老师共同建立的环保组织,如今已拥有了27名专职员工,独立的办公地点和实验室,还创立了“环境观察”监督举报平台,成为中国首家5A级环保社团。
每次采集完钱塘江的水样,大家都会到这块护江碑前看一看老汪。老汪,一位普通杭州市民,钱塘江护水志愿者。2010年2月,肺癌晚期的他,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在治疗期间,他经常偷偷忍痛跑出医院,骑上自行车,沿着钱塘江逆流而上,写下护江对策和想法。
在老汪临走前的几个月,他终于矗立起钱塘江第一护江碑。上面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句话:“请不要向钱塘江扔垃圾,那是母亲河的笑脸。”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习近平同志的殷切期望。为了这份期望,无数普普通通的浙江人,不知疲倦,不畏艰难,不求回报;他们,都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好环境不再是奢侈品,让更多人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重拾“幸福的秘密”……
【遂昌县焦滩乡焦楼村】
遂昌县焦滩乡有一道名菜——焦滩鱼头,身残志坚的肖建富就是这道名菜的创始人。鲜美的溪鱼用土灶烧制,稍翻滚后放入调料再加汤,出锅时放入新鲜薄荷叶,一道美味的焦滩鱼头就烧制完成了。
美味的鱼头给肖建富的农家乐里带来了数不清的客人,这家小店一年的营业额达170多万元。看着肖建富富了起来,村民纷纷效仿,如今村里已开起了十几家农家乐,形成了焦滩鱼头一条街。
【温州市温瑞塘河】
这不是皮划艇运动员,而是一位温州市民正在上班路上。小船伴着晨辉在河面上悠悠划过,累了就停一停,拿出手机来拍张照。在廖朝东眼里,这几年,塘河是大变了样。划过6公里的水路,目的地就到了。把皮划艇往单位的停车场里一放,上班去了。
宛如城市血管的塘河变清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亲近塘河,触摸塘河,倾听塘河的故事,享受塘河的馈赠……
【杭州市玉皇山基金小镇】
在杭州玉皇山南工作的刘明曦,有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场所。他工作的这座基金小镇,有几十幢镶嵌于秀美环境中的小楼,驻扎着230多家金融企业,每天开开视频跨国会议、分析投资行情,工作之余到青山绿水间喝喝茶、享受各种美食,疲劳了还可以到室外的八卦田公园、白塔公园、海月公园里去散散心、晒晒太阳,享受现代自然生活。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
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文化礼堂里,一场钢琴比赛正在进行,村里的老老少少同台竞演。年过七旬的史炳生、俞守明老哥俩组合,四手联弹起《我们的田野》,夺得了比赛的特等奖。
居住环境变了,创业环境变了,发展理念变了,人们的心情也变了。
今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浙江人民正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意气风发、坚定不移地朝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继续走下去。
十年艰辛,玉汝于成,十年探索,昭示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粒智慧的种子,她孕育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她高扬着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不懈追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条宽广的大道,她通向的是天蓝、地绿、水清,子孙后代可以永续发展的美丽家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