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宫厦门万达店店主赵亮说,在装修期间遭到相隔几十米的一家“西北拉面”人员4次闹事,最终经过双方“讨价还价”,他向对方写下了3万元的“欠条”。
【经济·法治】兰州拉面风波愈演愈烈
专家“劝架”各方宽容共存
兰州东方宫清真餐饮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宫”)总经理马俊说,刚刚过去的7月,他主要在与两类人打交道:律师和警察。
这家由兰州市政府支持、号称代表兰州拉面行业标准的全国最大拉面连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4年来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400家品牌连锁店后,目前正在应对高速扩张后的最大挑战,被同行“山寨”,甚至遭遇抵制。
“正宗兰州拉面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马俊说,付诸法律是他唯一的对策。
东方宫开店要交“赔付费”
拉面市场有“行规”?
“青海拉面的人前几天又把我们的LED牌匾砸了。”山东淄博的东方宫加盟商王俊愤怒又无奈地说。
王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店面装修阶段开始,当地的青海拉面从业者纠集了二三十名同乡,隔三岔五去威胁、恐吓装修和工作人员。
“他们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无理取闹,而且他们闹事很会挑选时机,我们本计划今年五一开业,100多万的投资也已经花出去了,他们就在开业前的装修阶段去闹,阻挠我们开业。”
“推迟开业的这3个月,每月损失都在10万以上。”王俊说,“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实在想不明白:开一个面馆竟然会这么曲折。”
王俊的遭遇不是个案,在东方宫深圳南山区研祥店试营业期间,微博博主“李舒shirin”6月8日晒出的几张图片,迅速引起网友围观。照片显示,几位男女坐在该店门口拉着条幅挡在门口,两位男士站在一旁分别举着一块展板,上面都写着“扰乱拉面行规”等字样。而该店则在人行道上也立了一块红色提示牌,抗议上述行为。
马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峙的结果是,深圳南山区研祥店的投资人最终向闹事的两家附近青海拉面店主分别“赔付”了75万元和40万元。据其介绍,在苏州,10名青海拉面店人员参与打砸东方宫并造成1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有7人被警方拘留,另外3人目前已被移交检察机关等待提起公诉。
据东方宫厦门万达店店主赵亮介绍,他的门店在装修期间也遭到相隔几十米的一家“西北拉面”人员4次闹事,4次被迫关门停工,最终经过双方“讨价还价”,他向对方写下了3万元的“欠条”。
在马俊看来,拉面馆已经快成“上海滩”了,“拉面已经成了高危行业,很多加盟商不得已半夜装修、连夜挂牌,正大光明的事倒成了‘偷鸡摸狗’”。
据东方宫有关人士介绍,各地出现的拉面风波的共同点是,东方宫在当地的店面不远处已经至少有一家青海人开的牛肉拉面店。
这个“共同点”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据媒体援引青海省拉面服务中心董事长马青云的介绍,目前全国有10万家左右的兰州拉面馆,经营者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将近30年来,大家已经形成了行规,就是在一家拉面馆数百米内不开第二家。但是,这两年东方宫作为一个“搅局者”突然出现在市场上,给市场带来了混乱。
在马青云看来,这个行规已经延续了将近30年,全国的10万家拉面店中,9万多家都是小规模式的,不能因为一个东方宫把这些全都毁掉,“不是说我们害怕他们来击垮我们这种小规模的拉面店,就怕他破了这个规矩以后,中国这个市场有限,那全国10万家拉面店就全乱了。”
多位东方宫加盟商却对“行规”表示不认可,淄博加盟商王俊激动地表示:“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我们开店要和他们保持距离。”
“更让经营者无奈的,是‘青拉’索要的经济补偿,这一无中生有的费用大大超出了加盟商开店之初的预期。”马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些本来有意的投资商对可能发生的抵制表示出担心和顾虑,东方宫的开店速度明显放缓。马俊的企业开始以书面材料形式,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向甘肃省和兰州市两级政府反映问题。
兰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王绍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兰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东方宫反映的拉面风波,已责成食药、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会商,妥善处理此事。目前兰州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市场经济下竞争很正常,但恶意竞争是不当的。”王绍荣说,“扶持兰州本土拉面走出兰州甚至走向世界,是政府意志。”
一碗面背后,是几十万人的饭碗问题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拉面从一个西北地方面食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知名餐饮品牌。据媒体报道,上世纪80年代,青海省化隆县的农民韩录、马乙卜拉等率先到福建厦门创业,开创青海农民在东南沿海城市开办拉面馆的先河。随后越来越多的青海人在更多城市从事牛肉拉面生意。目前全国有60%至70%的兰州牛肉拉面店实际是青海人在经营。
北京昌平某拉面餐厅的青海老板马川(化名)就是其中一员。在北京昌平经营拉面已有15年的马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刚来的时候,这边的房价每平米不到3000元,现在超过3万了。”
十几年如一日的经营,马川的店面规模也由当初十几平米变成现在的100多平米,经营品种也从原先单一的拉面到现在的西北面食、盖饭、炒菜、烤串,家里的亲戚也基本都被他陆续带到北京帮忙打理饭馆的生意。“当初自个出来闯荡也是老家太穷了,人都是逼出来的。”
对各地拉面馆风波,马川表示,“闹事、敲诈的手段不对,但是过去20多年我们青海人在全国各地开店,对拉面的名气和市场是有贡献的,这个是事实。”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虽然青海拉面在业内声名鹊起,但传统家庭作坊式经营、品牌意识薄弱等,成为阻碍青海拉面经济提档升级的瓶颈。
长期关注拉面行业的中国清真产业联盟秘书长李小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拉面不应该是某一个地域的垄断资源,强硬的态度无助于解决问题。
在李小龙看来,“拉面的地域或派系之争背后是利益之争”,他认为应该由两地政府牵头、拉面企业代表参与,在更高层面进行一个引导,平衡各地利益诉求。李小龙呼吁拉面风波中的双方应该以理性视角思考各自的长短板,杜绝后续此类事件的蔓延。“否则争执或将长期继续下去,因为一碗面背后,牵扯着几十万人的就业和饭碗问题。”
“兰州牛肉拉面”商标早已注册,东方宫斥资百万法律维权
对东方宫来说,被“山寨”的烦恼不亚于被抵制。
记者获得的一份兰州市商务局于2010年3月5日印发的题为《关于统一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连锁店外观风格的要求》的文件上写道,“由兰州市政府授权兰州东方宫清真餐饮集团面向全国推广中国兰州牛肉拉面”。
近两年随着东方宫“中国兰州牛肉拉面”的强势爆发,很多原先普通的作坊式拉面馆,看到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搭便车效应,开始私自更换招牌外衣,山寨侵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多家拉面馆采访了解到,这些山寨的“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店,因其省却了加盟费等开店投入,不少小拉面馆都在纷纷效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第6288786号商标注册证显示,“兰州牛肉拉面”注册商标的申请人为兰州商业联合会,商标使用期限为2010年3月28日至2020年3月28日。
据兰州当地媒体报道,该商标的获得颇为不易,由于原则上商标中不能含有县级以上地名,兰州市商务局、市商业联合会和市工商局曾多次到国家商标局说明牛肉面与兰州的特殊关系,经过历时3年的申请,终于在2010年5月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
马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出示了东方宫形象识别作品在国家版权局的登记证书,作品类别显示为“美术作品”,包含“东方宫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和“中国兰州牛肉拉面”两套文字和黄底红字与黑底黄字三套设计,字体为甘肃省原副省长穆永吉手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了位于海淀区西苑附近的一家“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山寨饭馆,这里面积不大,服务员和厨师加起来也不超过5个人。对比可发现,这里和正规连锁店的区别是拉面的定价均为10元,低于正规店的15元;且墙上的菜单显示这里以经营小炒、盖饭等简餐为主,拉面为辅。当记者问及招牌中的“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字样是否可以无偿使用时,店员表示“不花钱,我们好多老乡都这样用”。
记者走访中还发现,目前北京市场还有很多拉面馆招牌同样是黄底红字,以“中华兰州牛肉拉面”、“中国兰州传统牛肉面”、“中国正宗兰州拉面”为名,消费者如果不留意很难发现彼此的区别。
面对拉面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行业现状,马俊介绍说,东方宫从调整门牌形象开始应对。在其早期的VI设计里,“东方宫”三个字很小,主要推出“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几个字,随着山寨的“兰州牛肉拉面”越来越多,2014年下半年以来东方宫要求加盟商将“东方宫”三个字放大或放在门牌的显著位置,使其更加醒目。
马俊还透露,东方宫将斥资百万用法律手段在全国进行品牌维护。“牛肉拉面是一个业态,谁去做都可以,但不能模仿盗用我们东方宫的标识。”
记者联系到东方宫此次维权聘请的北京中誉威圣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柏刚,据其介绍,目前搜集证据、公证等维权的前期工作已经秘密进行完毕,首批已对北京地区对东方宫构成侵权的3家拉面馆提起诉讼,计划年底前拿到判决书后再大规模地进行维权,下一步还将在深圳和西安市场进行维权。
品牌专家、中国科学院品牌与消费者实验室创始人马谋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牛肉拉面产业市场很大,完全容纳得下不同层次的品牌业态,这个市场也需要不同档次的品牌错位竞争、共同培育,没有必要搞同质化竞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