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有机蔬菜不叫座:概念热盈利难
2015年08月19日 08:28:59 来源: 工人日报 记者 李国 实习生 周洋

  近日,重庆规模最大的生态菜园被迫停运,4000多用户受到波及,“资本下乡遭遇盈利难”成为生态农业企业的“拦路虎”

  “我的年卡可以配送52次蔬菜,这才送了一次就没法用了。”家住重庆市渝中区的黄女士8月17日对记者说。

  今年7月5日,黄女士购买了重庆“四季菜园”的有机蔬菜配送卡,价值2200元/年。7月中旬,黄女士收到了配送员送来的蔬菜,然而到7月20日第二次送货时,对方却失约了。不仅如此,公司留下的4个电话也都打不通。

  据记者调查,近年来,资本下乡在城市周边或农村投资发展生态农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四季菜园”作为生态农业的典型运营模式,以其一年四季无阻断供销的特点而出名,吸引了众多商家进行投资。

  然而,由于配送环节物流成本高,自己建设冷链投资太大,对第三方物流配送不放心,加之普及程度不够,订单销量上不去,蔬菜上餐桌“最后一公里”成制约瓶颈。

  发展遇阻碍

  企业被停运

  记者8月17日来到坡岭顿小镇,这里是经营“四季菜园”的碧天农业的所在地,而主城配送服务部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坡岭顿小镇一栋别墅内。物业李女士告诉记者,从去年到今年初,经常可以看见“四季菜园”的送菜车出入,但是到今年7月,就很少再看见过了。如今,该别墅已经有新的住户,公司撤走后,已经陆续有几位“四季菜园”的会员来找过。

  一名该公司原来负责配送蔬菜的员工告诉记者,7月20日左右,公司告诉他们,因为经营不善,暂时不再营业,让他们回家等消息。该员工告诉记者,以前公司有3辆送菜车,每个车2名工作人员,一共6人,此次这6人均被辞退。

  据了解,碧天农业于2011年进入重庆南川区白沙镇,并在当地的大竹村和分水村,建立起四季菜园蔬菜基地,发展起了一种新兴的蔬菜经营模式——CSA模式并建成了重庆最大的生态菜园“四季菜园”。这种模式包括蔬菜种植和蔬菜配送两方面。在种植方面,要求是绿色、有机蔬菜;在配送方面,即由城市社区消费者预付一年农产品费用,基地则按照双方约定为消费者组织生产,产品成熟时再由物流定期配送至消费者手中。

  记者还从该公司运营总经理杨先生处了解到,“四季菜园”是重庆同类公司中规模最大的,占市场份额1/3。暂停营业前,公司有4000多用户,其中约有300名会员定制了送菜服务。杨先生同时表示,目前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农产品本身利润低,盈利少;二是从蔬菜生产到后期运送,主要还是靠人力解决,增加了产品成本;三是生态农业门槛低,市场还需要规范。

  生态农业概念热

  企业遭遇盈利难

  “无化肥,无农药,纯天然,”近几年,绿色有机蔬菜开始走进大家视野。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重庆市面上有多家生态农业园,许多农业园都开通了送菜上门服务。

  “这比我自己去买菜要方便多了,节约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我挺赞同。就是菜品有时候不能自主选择,有些菜我不喜欢也只能买了。”家住重庆江北红旗河沟的林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由于绿色有机蔬菜的标准较高,较少添加化学成分,所以在产量和个头儿上都赶不上其他蔬菜。另外,生态有机蔬菜价格比较高,只能走中高端配送路线。“最麻烦的就是‘信任’。目前顾客都是先付款后收货,很多人会对蔬菜的质量有怀疑。”小蜜蜂公司张经理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生态农业概念虽然比较热,但经营者想要就此实现盈利比较难,经营惨淡的背后有租地等成本高企的问题,也有菜价上去了,消费者认可接受度却不高的原因。

  重庆某生态菜园高管刘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们公司做蔬菜配送已有两年多,实际投入大的部分,就是配送环节物流成本较高,需要冷链建设投入,订单量不大,销路上不去,亏损就成为必然。他认为,行业在未来几年会迎来一次大洗牌,因为国家在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政策上的变化会促使行业规范,企业也会快速向标准化、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有一批企业会淘汰,也有企业会脱颖而出。

  “产出和收入目前是矛盾的,有时还倒挂,影响经营者积极性!”对于生态农业的出路,有专家建议,首先需要解决现行土地流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参与经营农业的企业,可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与此同时,要提高企业经营农业的准入门槛,清除借此来圈地的行为。

  走市场路线

  让需求与市场更好对接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虎峰村的小蜜蜂生态农场,记者看到菜园里的蔬菜瓜果青翠娇艳、长势喜人,有菜农或在采摘,或在施肥,或在浇水,一派田园牧歌景象。

  该农场市场推广部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这片菜园是他和另外4名前年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筹资近30万元、租赁20亩农田合伙创办的,采取的是社区支持农业(CSA)运作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农场寻找愿意预订其农产品的社区居民,直接把新鲜农产品送到居民家里。”陈先生说,重庆市目前已有十来家CSA农场,都是打绿色招牌,走高端路线。CSA农场配送的蔬菜瓜果一般都是当天新采摘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都是生物有机化肥及农药,这也是价格比超市同类产品高一些的原因。

  记者还从位于重庆潼南县的CSA农场——朴真农庄了解到,该农庄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0亩,其最便宜的套餐适合2~3人的家庭,价格按季度算是1580元,合每月527元。朴真农庄配送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一些同行相比,该农场产品的价格确实要高一些,但这也是成本因素决定的,“不可能亏本卖”。

  针对生态菜园普遍经营困难的问题,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机蔬菜只有走市场路线,才能确保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正常进行,应该做好以下两点:首先,生产者和市场应该做好对接工作,只有把生产和市场结合起来,才能了解目前市场的需求,知道在何种季节何地点哪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利润高,不会出现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其次,很多消费者比较认可绿色有机蔬菜,这是生态“四季菜园”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生产者应该扩大优势,促进品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上山下乡”成为新的潮流,携带着新思维和新办法的各路人马,正以破竹之势给农业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改变。

  全国农特产品信息平台重庆负责人张华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四季菜园”可以加入类似他们这样的全国信息平台,他们会针对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对症下药”,把农产品引出村,把资金引进村,为农产品生产销售提供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平台。在张华彬看来,农产品本身利润低,盈利少,解决办法是做好农产品的包装工作以及农产品对接工作。

  截至记者发稿时获悉,已经有投资人开始与重庆碧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协议。

  “四季菜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拖欠会员的送菜服务,而公司之所以会出现资金困难,是因为之前公司最大的股东突然撤资。一旦确定新的合伙人,公司将尽早恢复送菜。(记者李国实习生周洋)

标签: 有机蔬菜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视频]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天津多地沉痛哀悼遇难者
  • [视频]张高丽会见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创始人
  • [视频]俞正声会见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代表
  • 天津“8·12”事故现场:总理8句话句句回应社会关切
  • 习近平: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相关阅读
  • 有机蔬菜何以鱼龙混杂乱象丛生 区别在哪?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