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岳富荣 孟海鹰 祝大伟
记者跟随金春燮从汪清县城出发,向东南,经过一段便道进入汪复线,一路颠簸近50公里,来到了童长荣烈士陵园。这条路,金春燮10年来走了无数次。“当初到这里修建陵园,拖拉机、吊车、铲车,啥都坐过。铲车没减震啊,一路把老骨头都快颠散了。”
蓝天绿树映照下,童长荣烈士陵园肃穆庄严。抚摸着童长荣烈士墓碑,金春燮感慨万千,这是他在汪清这块土地上为抗战英雄竖立的第一座碑。为了让英烈的精神丰碑在人们心中巍然矗立,缅怀先烈、教育后人,金春燮这位年近七旬的朝鲜族老党员、老干部,用10年时间,辛劳奔波,建起了77座抗日英烈纪念碑。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2013年度感动吉林人物”等荣誉。
“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先烈留下的遗迹”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位于长白山东麓,山水相依,风景独好。金春燮1974年3月退伍到汪清县工作,做过工人、教师,曾担任乡党委书记、县文化局局长、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2005年4月,他任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到关工委上任伊始,金春燮就开始致力于研究汪清的抗战史。“汪清县是抗战时期东满地区党的指挥中心。经过我和同事们调查论证,在抗战时期,汪清抗日军民与日寇进行了105次战斗,603名抗日将士献出宝贵生命。在汪清的土地上,留下了177处抗战遗址。抗战英烈中,最突出的就是童长荣烈士。”
童长荣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曾先后担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等职务。“九一八”事变后,童长荣来到东满地区,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1934年春,在汪清县境内的一次反“讨伐”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2005年4月,金春燮满怀敬意来到东光镇庙沟村抗战遗址,瞻仰童长荣墓地。“杂草覆盖的小土包,四周散落着三四十块拳头大的石头,仔细辨认才发现墓碑是一个仅有半米来高的小木牌。”金春燮心绪难平:抗战将士在高山密林中辗转,冒严寒、踏积雪,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先烈留下的遗迹。“一定要为抗战英烈、民族英雄建碑塑像。”金春燮下定决心。
“最大的困难是钱,最大的障碍是如何放下架子去筹钱。”金春燮说,毕竟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曾经是县领导。“可是当你站在残损的烈士墓前,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为了这块土地奉献生命的27岁的年轻身影,我这老头子还有什么架子放不下呢。”于是,跑机关、找企业,三千五千,一万两万,金春燮开始“化缘”。
金春燮为抗战英烈竖碑的行动,得到汪清县委县政府、各级民政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硬是把省吃俭用积攒的4万多元钱捐了出来。
在金春燮和汪清县关工委同事们的努力下,2010年10月重建了童长荣墓,2011年6月建成童长荣烈士陵园。2013年,汪清县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对童长荣烈士陵园进行扩建,修建了童长荣烈士纪念碑和童长荣纪念馆。
用认真和虔诚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今年春天,第七十七座英烈纪念碑在梁成龙烈士殉难地昂然竖起。梁成龙时任东满特委委员、汪清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牺牲时年仅30岁。
10年,77块纪念碑,让抗日英烈的业绩和精神得以刻石铭记,而金春燮立碑的艰辛与付出也为人们所敬佩。
拿着“化缘”来的钱,金春燮精打细算,既当设计师,又做施工者,事事亲力亲为。从来没学过建筑,金春燮硬着头皮干。
汪清县关工委副主任崔锦哲忘不了与金春燮进山的“惊险时刻”。在山里干完活,他们坐铲车返回。山路狭窄,一路颠簸,一边是山崖,一边是坠满碎石的山坡。由于铲车车体宽,轱辘也大,中途会车时,压塌了外侧的路基,险些翻下深沟。“真后怕啊,要是下去了,我们的老骨头就埋这里了。”崔锦哲回忆说。
在童长荣烈士陵园施工的关键时期,金春燮丙肝病发作,需要注射干扰素和休养。他却白天上工地,晚上让老伴给他打针。持续13个月,打了67针干扰素,瘦了20多斤,老金干活却一点儿没受“干扰”。
“找旧报纸,凑成和实际雕塑一样大的平面图,最起码有个直观感受。底座上三个字多大啊,都是一点点比量好定下来的。生怕自己没有尺寸的概念,就用笨办法。”在童长荣的半身雕塑前,金春燮讲起当年的故事。
“每一位先烈的事迹都值得竖碑铭记”
从县城的汪清北街出发,沿着村道,行驶近25公里,就到了小汪清抗日根据地。在这里,金春燮已经立了25座纪念碑。
在金春燮看来,有两座碑与众不同,一座是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的纪念碑,一座是55名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伊田助男是日本关东军间岛辎重队队员、日本共产党员。为了坚持正义,反对日本侵华战争,1933年3月末,伊田助男把装在汽车里的10万发子弹留给我抗日游击队并留下一封信,饮弹自尽。现在,每年都会有日本民众到伊田助男的牺牲地祭奠。
不能让无名烈士“无名”。1945年8月,苏联红军兵分两路,利刃一般插向日本关东军腹地。经过6天浴血奋战, 55名苏联红军牺牲,被汪清百姓集中埋葬在一个山坡上。由于苏联红军烈士没有留下名字,金春燮在墓碑上刻下金黄色的大字:“苏联红军无名烈士碑”。
“抗战不分你我,抗战没有国界。在这片土地上为抗战牺牲的每一位先烈的事迹都值得竖碑铭记。”金春燮说,“碑立下了,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就保住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