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密营
央视网特稿(记者 王甲铸)从黑龙江佳木斯市区出发,行程约两个小时,在汤原县大亮子河森林公园深处有一处遗址,四排低矮的红松木屋搭建成一个狭小的四合院,屋内是简单凌乱的木榻和茅草。
80年前,一支抗联队伍曾在此长期秘密驻扎,誓为东北各族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处遗址便是东北抗联第六军当年的密营。8月21日,央视网记者随第九届网络媒体龙江行探访了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0年并不算久远,尽管已是复建,但这处遗址在原始密林深中苦难又昂扬坚忍的存在,却穿透历史,告诉如今每一个前来这里瞻仰的人,那段烽火岁月中,一个民族的奋勇不屈。
抗联往事:烽火遍及松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
1935年12月,赵尚志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部与一团到达汤原地区,与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会师。
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授旗仪式在汤原县举行,李兆麟代表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联军总政治部在全军指战员队列前发放军旗并宣布: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要为实现东北各族人民的解放、收复失地而战斗。当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
在此后的10多年里,汤原燃起的这把抗日烽火,遍及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在抗击日寇的殊死战斗中,浴血奋战的抗联战士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部恢弘壮丽的斗争史。
在此后长达十多年的抗日战斗中,抗日联军选择在密林深处里安营,在指挥部队与日寇作战、修造武器、培训干部战士、治疗伤病员、修补被服、提供给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密营建在隐秘的深山老林里,虽路难行,住艰苦,吃不便,但不易被日寇发现,当时,日本关东军曾数次派飞机搜索侦查未果。营地的隐蔽程度,即便是抗联老战士后来探寻时也很难找到。
密营遗址:密林寂静,愿烽烟从此不在
1979年7月,汤原县亮子河林场工人采伐时,在此处发现了一口人工水井,后经发掘,在水井北侧发现南北两座房基,出土有步枪、洋枪、机枪、电话机、饭盒等文物,最终该地被认定为抗联六军密营遗址。
2008年来,在原抗联六军密营遗址北侧,汤原县政府按照1:1比例,复建了14个木刻楞房子,尽可能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抗联密营营房、伐木工人营地、土匪窝棚、被服厂、军械所等,开发了抗联六军遗址景点。而在原址位置上,如今依然能够看到近半米高、十几米长的堆土,以及保存完好的“抗联井”。
这处长方形的四合院遗址占地仅约十亩,曾经驻扎了400多名战士。回望历史,在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红松搭建的低矮的木棚内,冬季之寒冷,夏季之潮湿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据抗联老战士说,当时的条件要比现在复建的营地更为艰苦。
如今,这处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抗联遗址已被包含在国家4A级景区——汤原县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以内,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悉,每年来密营遗址参观的游客达4万人次。8月21日,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里,有多批游客先后赶来遗址瞻仰,并献花默哀。
70年后,密林重归寂静,只是烽烟不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