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在党中央的带领下,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西藏人民翻身解放,开启了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习近平总书记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那些洋溢在西藏人民脸上幸福的微笑,便是这一切辉煌进程里最美好的印证。
吴永洪,四川成都人,今年已经50多岁了,从06年开始,吴师傅被单位选派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羊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负责种植藏红花,他种植的品质最好的藏红花能达到300多元一克。吴师傅的家人都在成都生活,他每逢过年都会有一个月的假期回家与亲人团聚。(摄影/王壮飞) |
普布卓玛,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人,一名带领群众致富的共产党员。2003年,普布卓玛以1200元起家兴业,创办了拉萨圣香海螺藏香厂,起初主要以手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经营,年收入3万元左右。随着西藏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圣香海螺藏香厂已经成长为一家总资产2000万元,吸纳300余人就业的优秀企业。(摄影/王壮飞) |
曲吉,28岁,西藏山南地区杰德秀镇人。杰德秀镇被誉为“邦典之乡”,在这里编织手艺世代相传,很多女孩子10岁左右就开始学习,曲吉也不例外。她干这行已经18年了,平均两天就能织出一对价值1500元左右的成品,年收入约10000元。(摄影/王壮飞) |
蓝家雄,23岁,浙江人,来到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中广核光伏电站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他所工作的桑日县中广核太阳能光伏电站输送的电力,是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不可或缺的资源。蓝家雄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回家探亲,其余时间都坚守在电站,负责电站的监测、检修,正是无数像他一样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光明的新西藏。(摄影/王壮飞) |
阿次,35岁,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人,14岁开始说唱《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讲述了格萨尔王为了救护生灵,降妖伏魔、锄强扶弱、投身下界,完成人间使命后返回天国的富有神话色彩的英雄史诗,它通过民间艺人口述传唱为主要形态,在中国青藏高原活态传承了上千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摄影/王壮飞) |
尼桑,22岁,刚刚考上拉萨市的公务员,是那曲县罗玛镇养殖大户嘎玛桑旦的小儿子。嘎玛桑旦夫妇以经营家庭牧场为主,开办奶制品加工销售点、经营温泉度假村和牧民施工队为辅,在自家致富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增收。(摄影/王壮飞) |
桑珠才旺,11岁,是那曲地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老师,因为天真无邪的他认为老师们的知识都很渊博,都是“天才”,与他名字中的“才”字一样。(摄影/王壮飞) |
安淋,32岁,辽宁兴城市人,02年入伍,10年来到那曲支队二大队七中队服役,现任副中队长职务。他和他的队伍驻扎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负责青藏铁路无人区段138公里的巡逻任务。任凭刮风下雪,任凭冬天零下40多度的低温,安淋和他的战友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保障青藏铁路生命线的安全。(摄影/王壮飞)
穷达次仁,四十岁,拉萨第一批游船驾驶员。穷达次仁出身于汽车司机,现今驾驶游船每天载着游客在拉萨河上观光游览,每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拉萨河工程是打造“美丽家园幸福拉萨”的重要工程,为拉萨市民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摄影/王壮飞) |
拉萨次角林村首富次仁家的小朋友。次角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独特。过去,村里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务农是群众主要收入来源。受益于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暨《文成公主》大型实景演出项目、拉萨河景观工程、次角林大桥项目的开发,村民们陆续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一批人已经先富起来,如次仁家仅参加演出的牦牛就有50多头。(摄影/王壮飞) |
兰措,在《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中饰演文成公主一角,至今已经演了两年了。《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是在民族大团结和文化大繁荣思想的指引下,以西藏历史文化为内容,以拉萨自然山水为背景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舞蹈专业出身的兰措其父亲是藏族人,母亲是汉族人,从小就受到藏汉两种文化的熏陶或者是她能胜任文成公主这一角色的原因之一吧。(摄影/王壮飞) |
洛旦(左)和巴桑曲珍(右)夫妻俩都是《文成公主》实景剧的演员,洛旦今年25岁,是剧中的舞蹈演员;巴桑曲珍今年28岁,在剧中饰演三少女。他们13年3月在实景剧演员选拔中相识,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一岁的孩子。自从转行演员以来,洛旦一个月能挣3000多,巴桑曲珍也能挣2000多,相比之前提高不少。洛旦还在学习驾驶,打算以后白天开车拉货,晚上参加演出,用自己的辛勤让家人生活的更好一些。(摄影/王壮飞) |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