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北京时间22时02分,乌鲁木齐,华灯初上。开往上海的K4094次“内高班”专列缓缓驶出乌鲁木齐南站,载着1748名新疆学生踏上返校之路。列车穿星星峡,经河西走廊,越黄土高原,过中原大地,到烟雨江南——4天3夜,漫漫旅途,上海崇明中学新疆部主任吉群瑛带着学生们到达学校,17岁的阿合沙吾列·吾扎提哈力满怀对未来的期冀,开始在上海第二年的学习。
暑期,在新疆和田市古江巴格村村委会大院里,一年级小学生买迪娜·伊明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地学着汉语。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这个假期我天天来这里学习,就是想让我的汉语水平好一点,开学了好给同学们说说我的变化。”
让更多的农村幼儿走进村里的双语幼儿园,让更多的学生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学好汉语,让更多的适龄年轻人学到一门技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教育事业进入了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
内高班
生在新疆学在内地
每年暑假,朱发尔古丽·努尔木汗都会从北京回到位于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大庙村的家中,穿上哈萨克族传统服饰,帮父亲经营农家乐。位于天山脚下的大庙村冬暖夏凉,来这里旅游的人特别多。
“我是2013年去的北京,在北京十中上学。”朱发尔古丽·努尔木汗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我回家要坐38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要两天两夜,都有车接送。”她说,上学不用自己出钱,家里只需要承担生活费。对内高班学生,国家按每人每年2700元的标准安排经常性费用,2015年,在新疆像朱发尔古丽·努尔木汗这样上内高班的学生有9880人。
即将上高三的朱发尔古丽·努尔木汗已经有了目标——北京大学。“我想读行政管理或者金融专业。”她有点害羞地说,“以后我想回新疆从政,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对新疆只是戈壁沙漠的印象。”
作为内高班的有益补充,新疆还开办了区内高中班。2004年,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吉、库尔勒、哈密、阿克苏8个经济和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新疆开始开办区内初中班。2007年秋季,在这8个城市又开办了区内高中班,主要招收未升入内高班的区内初中班毕业生接受高中或职业教育。
双语教育
形式多样备受欢迎
和田市伊里其乡苏开墩村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地方,维吾尔族同胞占总人口的99%以上。新疆农业大学大二学生罕柯孜·阿布拉利用暑假办起了汉语拼音“补习班”。说是“补习班”,其实更像是兴趣班,学生都是主动来上课,而且不收费。
“学生都是村里的小孩子,刚开始来了18个,后来慢慢多起来。”罕柯孜·阿布拉介绍,这是她第二次办这样的“补习班”。
在和田市,同样位于民族聚居地的吐沙拉乡小学别出心裁地办起了双语模拟法庭。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寓教于乐,很受学生欢迎。“各个年级的学生轮流参加,高年级学生可以用汉语进行。”负责指导模拟法庭的老师乃比江·阿布来提说。
吐沙拉乡小学2005年开始发展双语教育,目前全校共有67个双语班,2473名学生。学校为双语班专门选配了汉族老师和精通双语的老师,并且每年投入20万元,配备DVD、电脑、电视机等设备。“近两年双语班招生效果很好,许多家长都认识到学习双语的好处,主动让孩子到双语班学习。”校长麦麦提阿卜拉·艾合买提说。
职业教育
掌握技术成就事业
喀什地区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广东省援建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等11栋主体建筑总投入1.7亿元,各项设施十分齐全。从这里毕业,现在喀什天缘酒店西餐厅从事糕点制作的阿依努尔·克齐克说:“民族糕点制作是我的专业,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我,让我掌握了一门技术。”
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胡大强介绍,借助援疆投入的资金,学校开设了民族糕点制作、服装设计与工艺、木工、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4000名学生学习与生活。“我们的学生这几年连续在新疆和全国的职业技术大赛中获奖,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
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的古力吉米拉·库都斯,如今是伽师县中兴手套厂的一名技术骨干,在最近举办的厂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她说:“乡里介绍我们来这里培训,可以工作,我就来了。没想到,厂里先是对我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一年时间,我们天天接受培训,还可以领到一定的补助。现在我是家里收入最多的,出嫁的姐姐也想来。”
买买提江原来在和田农村生活,来到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后,现在已是一家汽车4S店的员工。说起自己的变化,他很是自豪:“3年系统学习,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娴熟的技能,现在的工资待遇我相当满意,这一切要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提供的优越条件。”
据了解,在援疆省市帮助下,新疆先后有32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了校舍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一批基层薄弱中职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训基地成为连接学校和企业的桥梁,更是职业教育学校学生走向就业的绿色通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