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王晓磊、吕梦琦)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这对于让文艺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真正体现时代的风貌、真正引领时代的风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而文艺创作不能在“关注谁、为了谁”的问题上迷失,要始终为人民群众而抒写。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就曾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明确指引。
近年来,文学、音乐、影视等各条文艺战线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让人民群众感到不满的现象。例如一些影视作品打着“历史剧”“抗战剧”的旗号歪曲历史,成为“雷剧”,沦为笑柄;一些文艺作品粗制滥造、格调低俗;一些文艺工作者忙于抄袭复制、创新不足,屡屡受到业界和群众批评。这些问题多是因为创作和传播的目的偏离了正确方向。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文艺的精神之舵要牢牢把握,不能迷失方向。一些文艺作品之所以“雷”,究其根源,正是在“为谁创作”的问题上出现偏差,不是为人民群众而创作,而是为眼前利益、短期名声而创作。一些从业人员正是抱着在红火的文化市场中“赚眼球”“干一票就走的”的心态,不惜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甚至违背公序良俗,不仅创作不出好作品,还影响整个文艺创作的环境,这种现象必须纠正。
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这是优秀文艺作品诞生的必由之路。以抗战剧为例,只要忠实于历史、忠实于抗战精神,深入其中、认真挖掘,就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近年来,一些优秀抗战影视、文艺作品受到群众好评,正是因为创作者勤于走访、刻苦调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一些“抗日雷剧”之所以贻笑大方,正是因为不深入基层,胡编乱造。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最终还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这为下一步文艺创作指明了评价标准。当前文化市场空前繁荣,越是人民喜爱、肯定的作品,就越有良好口碑,产生持久的效益。追求短期利益、肤浅低俗的作品,必将被群众抛弃。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离不开正确的激励和引导。为此,各地应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对文艺创作的引导、扶持力度。各类文艺评奖应整合优化,提高公信力,把人民群众真心欢迎的好作品选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