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曾华锋报道)半个多世纪前,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半个多世纪后,库车刺绣姐妹给习近平总书记送绣匾,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国庆前夕,记者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采访时发现,以刺绣合作社为代表的就业创业平台在当地遍地开花。
“做好妇女工作,就是做好一大家子工作。”库车县县长艾山江·艾合买提说,该县扶持妇女就业创业,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创业基地,开展妇女技能培训。目前,库车县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去年人均收入9550元,今年将超过10000元。
刺绣合作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据史载,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李白也写过“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的诗句。库车人将这一古老技艺薪火相传,并融入现代元素,绣出锦绣生活,绣出中国梦。
“做靓丽女性展大美新疆”“做时代女性创幸福生活建美好新疆”,走进乌尊镇库尔卡木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贴在墙上,崭新的刺绣机摆在屋子中间,晾衣架上挂满了各色丝绸,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
在合作社的大厅里,给习总书记送绣匾的艾尼瓦尔姐妹等人在毡子上席地而坐,绣针彩线,龙游凤舞,人物花草,无不精妙。“你们以前认识吗?”记者问。正在绣花的买丽娅·艾买提抬头回答:“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熟得很。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都很开心。”
记者在营业执照上看到,合作社的出资金额为15万元。据乌尊镇镇长斯迪克·艾力介绍,合作社最低注册资金有2万元就够了,政府很支持创业,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
“我们镇建有14家刺绣合作社,带动就业480人。合作社开在村里,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既照顾到了家庭,又获得了收入。”乌尊镇党委书记何丽萍说,该镇几乎家家有人会刺绣,刺绣已经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据介绍,刺绣产品有的挂在家里做摆设,有的当作礼物送人,有的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刺绣枕头能卖近200元,颜色鲜艳、面积大的艾德莱斯刺绣品能卖上万元。
不独乌尊镇,库车县其他乡镇也开有刺绣合作社。据比西巴格乡乡长吐尔洪·库尔班介绍:“我们乡有刺绣合作社36家,解决了500多名妇女的就业问题。我们今后打算继续扩大刺绣合作社,并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贴息贷款,解决妇女就业问题。”
哈尼喀村妇女阿曼古丽·吾甫尔说:“我以前在家里种地,想出去打工,但路程太远,老公也不同意。听说村里建了合作社,我就去了。刚开始,不懂技术,工资比较低。学了几个月后,刺绣技术提高了,我现在的工资有1500元呢!”
据了解,库车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目标要求,建成了刺绣、民族服饰制作、地毯编织、扫帚制作、手工羊毛制毯、民族特色食品加工等11个专业村,建成合作社320家,带动5000余人就业。
创业一条街:撑起妇女创业梦
长长的街道,缝纫店、美容店、地毯厂、毛衣编织、家庭装饰品店等装饰一新,鳞次栉比,车辆、人员不断进出。这就是集“创业、就业、培训”为一体的库车县牙哈镇妇女创业一条街。
走进爱和提亚吉服装设计缝纫店,艳丽的艾德莱斯裙、多彩的演出服、素雅的学生校服,琳琅满目。“如果不是镇政府为我免费提供店铺和4万元就业援助金、县妇联给我发放3万元创业基金,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女店主阿瓦罕·斯衣提说。她是牙哈镇塔罕西一村的妇女,第一个入驻妇女创业一条街。短短三个月,她的店铺由一间扩大到四间,员工由5人增加到35人,生产的民族服装月销量约1000套。她还搞起了互联网+,开起了淘宝店。
“我以前在家干农活、带孩子、做家务,收入不太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该店员工哈斯亚提·艾则孜告诉记者,“听说妇女创业一条街有个缝纫店,在那里做工不错,还可以学技术,我就来了。我跟师傅学了不少东西,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元左右,挺不错的。”
在牙哈镇,记者还听到这么一个创业故事:家庭主妇哈娜衣夏木·吾守尔在朋友家看到一个漂亮的枕套爱不释手。回家后,她想:我可不可以也做这个?老公故意刺激她说:“你能做出来吗?”哈娜衣夏木很不服气,花了一天时间,做了两个枕套,拿给朋友们看,朋友们大加赞赏。
于是,哈娜衣夏木问老公要了2000元钱,去乌鲁木齐市买布料。她制作的第一批枕头很快就销售一空,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8000元。牙哈镇妇女创业一条街开张后,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她招收了15名农村妇女,对她们进行免费培训,制作枕头、手提袋、茶杯垫、防烫手套等家庭装饰品和实用品,远销土耳其等国家。“没想到,我50多岁还圆了创业梦!”她笑得很灿烂。
牙哈镇副镇长库尔班尼莎·艾则孜说:“我们镇女性比例占一半,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丈夫在外赚钱养家、妻子守家看孩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鼓励、帮助妇女创业,去年我们创建了妇女创业一条街,22间店铺装修、水电、暖气全免费,还拿出1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目前已有150多名妇女在这里就业。”
外出务工:走出祖辈没有走出的村庄
敲起手鼓,吹起唢呐,跳起民族舞……今年3月24日,库车县2015年首批劳务输出欢送仪式在乌尊镇塔格其村举行,乡亲们热情地为30名外出务工的姑娘送行。姑娘们穿着镇政府发放的运动装,加入到了欢乐舞动的人群中。
“妈妈,我要去当工人了,特别高兴。我会好好学习技术,您放心,等我领了工资就回来看您。”18岁的依扎提古丽·托乎提说,本来有点担心的母亲摸着女儿的脸笑了。和依扎提古丽一样,这些姑娘初中、高中毕业后,经过库车县人社局的统一培训,出发去阿克苏冠鑫纺织有限公司务工。
库车县人社局劳务输出办公室负责人阿不都热合曼·马木提说:“我们和冠鑫纺织公司签订了230人的劳动协议,第一批先去30人,都是自愿报名。镇政府发给每人价值500元的运动服、行李箱,村委会奖励每人500元现金。她们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后,月工资为2000元—3500元,包吃住。”
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住村工作组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想办法、做工作。近日,在自治区综治办住墩阔坦镇喀让古一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该村13名青年前往乌鲁木齐阿尔曼集团务工就业。
“虽然舍不得家里人,但能去乌鲁木齐上班,我很开心。我会好好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阿迪娜尔·艾克木说,她初中毕业两年,赋闲在家,看到同龄人有的上了高中,有的外出务工,“心里非常着急”。阿尔曼集团副总经理艾克来木·衣不拉音说:“住村工作组跟我们联系后,我们在职工满员的情况下挤出13个职位,帮助孩子们就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密密茫茫的山,遥遥远远的路。祖辈们没有走出去的村庄,现在大家走出去了。“库车县还有不少职业介绍所,组织妇女出去打工。同村人一起出去,家里人放心。”何丽萍说,“孩子有人统一带,没有后顾之忧。”
“妇女有活干、有钱花、有见识、有大局观,全家受益,社会受益。”艾山江·艾合买提说,“通过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库车县大众创业、万众就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格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