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起思想政治和道德哲学,也许有人会想起大学里让人昏昏欲睡的政治课,或是端着艰涩难懂的哲学书陷入沉思的老教授。可是,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老师秦彪生却完全打破了人们对“思政老师”的这种刻板印象。
课堂上,他是学生们尊敬的秦老师,与学生热烈讨论,旁征博引、以例为证,“接地气”地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生活中,他是大家的“欧巴”,与学生贴心交谈、针砭时弊,以知心朋友的方式来解答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传播“正能量”。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秦彪生就是这样抱着对大学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爱,甘愿在平凡的教师岗位默默奉献,为学生们的成长指引方向。2012年、2014年,他先后获得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秦彪生做客中国青年网接受记者专访。中国青年网记者朱梦琪摄
思想政治:让他受益终生的精神导航
当一般人还在堆积如山的高考辅导教材中埋头奋战时,秦彪生就已经从各种新闻报刊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高中时,阅读《环球时报》是秦彪生最大的乐趣,他享受前沿的时政热点和专业的社会评论给他带来的冲击与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时代的爱好让他在高考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秦彪生从未担心过从这个“冷门”专业毕业后的去向,对于怀有“教师情结”的他而言,政治老师是心中最理想的职业。
“本科时期,我觉得逻辑学是很有趣的一门课,它有利于培养我们缜密的思维能力。”在秦彪生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大学专业里的异类,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课程。当然,道德哲学始终是秦彪生的最爱。
受老师的影响,本科毕业后,秦彪生选择了伦理学专业继续深造。“其实,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用道德哲学来解释,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就不觉得它枯燥无味了。”在旁人眼里深奥的哲学理论,却被秦彪生当作人生的锦囊,面对困惑和低潮时,他都会用它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寻找令他豁然开朗的答案。
“思想政治课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它扮演了人生的引导者、生活的管理者,为大学生提供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方法论指导,帮助学生们形成有道德、有修为、有信仰、有理想的健康人格。”对于秦彪生来说,思想政治不仅是他的专业,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是他受益终生的精神导航。
秦彪生做客中国青年网接受记者专访。中国青年网记者朱梦琪摄
“奇思妙想”的思想政治课
政治课上表演话剧,这种“奇思妙想”在秦彪生的课堂上并不少见。思想政治绝不是一门脱离实际的抽象学科,教学实践中,秦彪生一直在证明这一点。在他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同学们将“中国式”过马路排演成一部小品,切身体会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也能听到即将迈出校园的毕业生回首四年经历,为懵懂的大一新生答疑解惑。
大学生正值青春热血的年纪,观点和行为容易走向极端,而灌输式说教对于追求个性的他们已然过时。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秦彪生会从他们关注的热点新闻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针对钓鱼岛、新安保法等中日关系问题,有些学生提出抵制日货来表达爱国热情,秦彪生便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什么是日货?”“怎样选择日货和国货?”当大家意识到日货早已进入大众生活时,也真正明白了爱国并非空喊口号,理性爱国首先应当自强。秦彪生说,“通过学习和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最朴实的爱国表现。”
“大学阶段要注重自主学习,在课上,我会想方设法的增加学生们的参与感,在玩乐中引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课外,我会鼓励他们走出去,比如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圆明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将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秦彪生在教学之余,努力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学方法。他与教研室的老师们共同总结出热点讨论、主题演讲、主题汇报、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秦彪生对课堂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研究曾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获得二等奖。
秦彪生(左一)参加学生答辩。本人供图
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课更有意义
秦彪生始终鼓励学生们将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久前,新闻中出现的“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引起公众对社会道德的质疑。秦彪生认为,社会道德并非“滑坡”而是“爬坡”,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该将个别现象等同于社会主流,而忽视身边随处可见的美好事物。秦彪生的几个学生就曾对摔倒的老人施予援手,这让秦彪生感到由衷的欣慰,“社会给90后贴上‘冷漠’的标签,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得更有爱心和责任感。”
在信息纷繁芜杂的网络时代,学会甄别不同观点,避免随波逐流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90后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由于参与社会事务的程度不高,认知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就微博上恶搞历史英雄的事件而言,秦彪生认为,正确看待英雄人物是不能把他们神化,但更不能仅凭道听途说就全然否定。“否定一个国家的精神坐标,相当于否定一个时代。”
秦彪生经常告诉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任何观点,不要急于判断对错,要通过查找资料接纳多方面的信息后,再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沦为网络谣言的帮凶。“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的特殊阶段,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我们提倡大学生合理合法表达自我,但千万不要简简单单只做一个‘愤青’。”
秦彪生(后排右四)参加学生们的篮球赛。本人供图
学生心中萌萌哒的“欧巴”
郊游、聚会、打篮球,在生活中,秦彪生是学生心中萌萌哒的“欧巴”。他会和学生们在微信群里讨论网购和美食,也会在篮球赛上充当他们的啦啦队。做秦彪生的学生,享受的是兄长般的贴心照顾。“与学生们平等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真诚。”
除了教授政治课,秦彪生还志愿兼任班主任一职。不论是面临毕业时的茫然无措,还是恋爱分手后的伤心痛苦,秦彪生都会耐心地为学生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大学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很多大一新生刚进校时感到孤单和迷茫,高考过后,他们仿佛失去了目标。”秦彪生回忆,有个新生因为排斥自己的专业,上课状态比较消极。一番交流后,秦彪生发现其消极情绪的根源是无法适应新环境。就告诉他,这些都是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可以多交朋友融入群体,而不能一味逃避。直至毕业后,这个学生仍然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一次聊天。
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加上兼职班主任的工作,常常让秦彪生忙得焦头烂额,甚至必须牺牲个人时间,但当有学生半夜打来电话时,秦彪生总是会细心地开导他们。
至今,每到北京天气转凉,秦彪生经常会收到学生们发来的问候短信,学生们这些在细微之处表达出的爱让秦彪生感觉到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值得。“我热爱这份工作,喜欢和学生打交道,不论如何,我都会以学生的事情为重。”(中国青年网记者朱梦琪)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