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开启访英之旅,继飞越太平洋的访美之行后,这无疑将成为中国又一外交大手笔。此次访问备受国内外各界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称,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将开启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近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前外交部副部长、前驻英国大使傅莹,接受央视网记者独家专访,她对习近平主席的此次出访充满了期待,更表示英国女王是她见过最会待客的女主人,这次无疑会热情迎接习主席夫妇的到访。
中英关系已进入“黄金年”
记者:十年前您担任驻英大使,十年期间中英关系开始从误解、偏见变为了互信、合作,时至今日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傅莹:中国与英国建交43年来,两国关系经历过不少坎坷起伏,也不乏摩擦,演进到今天,用英国卡梅伦首相的话说,是进入了“黄金年”。我想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我的体会看,中英关系的动力和潜力在于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而合作的稳定器则是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合作又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红利,促使双方更加积极地对待和期待合作。2007年我刚到英国任大使时,中英贸易量是393亿美元。当时,双方都能看到中英两个经济体的高度互补所蕴含的巨大合作潜力,也为寻求合作切入点和拓展合作领域做过很多积极的探索。
但是,政治上的误解和偏见,特别是英方在人权、西藏等问题上长期持有的错误看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英合作造成干扰。我接触过的不少英国人士对中国抱有自己的政治“幻想”。记得2011年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英国一位内阁成员在与中国代表团见面时兴奋地预测说,“‘阿拉伯之春’洪流滚滚,终将冲击到中国”。几个月之后,伦敦爆发了骚乱事件。我跟英国人开玩笑说,看起来“阿拉伯之春”的洪流先要到伦敦探探了。
中英关系要避免新的政治干扰
记者:您曾任驻英大使,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时也曾主管欧洲方向,在中英关系出现摩擦时,作为大使和副部长,您都是怎么来协调双方工作的?
傅莹:凡事都有两面性,危机总是有“危”就有“机”的。当两国关系出现摩擦和问题时,英国公众对中国的关注也会上升,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扩大传播中国信息的机会。从一个外交人的角度看,国与国之间存在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由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来讲述中国故事,而且要让我们的故事切实通达到普通英国公众层面。这是我当时重要的工作之一。现在驻英国的刘晓明大使也在锲而不舍地传递中国观点和信息。许多中国外交官都在努力这样做。只要道理讲得清楚而且得体,是有效果的。比如当时很多英国人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把达赖视作政治人物而非宗教领袖,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神王合一”来解释他的历史身份,由此进一步谈他现在的理念和企图,英国人很容易就听懂了。
记者:9月20日,英国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奥斯本访华的一系列友华举动,被西方媒体解读为向中国“磕头”,也有人认为这是英对华认知的重大转变,您是怎么看?
傅莹:经过这么多年的交往,我感觉英国政府和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只有排除政治上的干扰,才能确保对华合作稳定快步发展,而这符合英国自身利益,也有利于赢取中国人民对两国合作关系的认可和支持。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中国旅游消费者所爆发出的巨大购买力,让英国媒体感到震惊。2008年的圣诞节,位于伦敦庞德街的英国第二大百货公司塞尔福里奇创下了该公司成立百年来的纪录:一小时营业额100万英镑,这个纪录的主要贡献者是跨国“血拼”的中国人。2010年,中国游客在伦敦打折季消费达10亿英镑,英国媒体在报道时创造出“北京镑”这个词。我还记得30年前自己留学英国全靠奖学金生活,每月伙食费必须控制在30英镑之内。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数据,2013年到2014年,英国接受了约13.5万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大部分是自费生。对中国的发展变化,英国政治家和社会肯定是有触动的,他们从这些中国普通游客和学生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中英两国利益的契合点,也看到了英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机遇所在。
我查了现在的数字。201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超过800亿美元。过去3年,中国对英国投资年均增长85%,去年直接投资并购金额达到71亿美元,涉及基础设施、商业地产、研发中心、高端制造等领域,英国迅速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不少中国公司在英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旅游者数量每年均以两位数增长,2014年达到23万人次,英方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这个数字扩大到65万。毫无疑问,中英合作是互利双赢的。据我所知,中英两国已经对未来合作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将充分发掘各自优势,重点开展投融资、文教、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也在积极筹划开展三方合作。
我的感觉是,现在双方对发展双边关系的想法趋向了一致。当然,分歧还是有的,一些深层的矛盾远未得到解决,两国合作中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将把握住发展关系的大方向,让合作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流。而避免新的政治干扰正是保持和发展中英关系的关键所在。
英国女王是我见过的最会待客的女主人
记者:还有两天,习近平主席就踏上访英之旅了,对此次访问您有什么期待?
傅莹:习近平主席即将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专程进行的,也就是说这次只访问英国一个国家,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对英国积极支持中国新时期改革发展战略的珍视。对两国关系中的这件大事,中国老百姓很关心,英国社会也非常关注。根据中国外交部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介绍,习近平主席将同英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绘制蓝图。访问将取得丰硕的成果,既有政府间协议,也有金融机构和企业间合作项目,涵盖众多领域。大家都期待此访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希望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给双方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中英更深更广阔的合作,也标志着中国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和参与到世界的金融、投资和贸易活动中去。
我也看到报道,英方正在为习主席到访作精心准备。习主席夫妇作为英国女王的客人,将下榻在白金汉宫,并接受女王的款待。我在英国担任大使期间,有幸多次出席女王的活动,女王是我见过的最会待客的女主人,她不仅是王室传统礼仪的代表,还是一位亲切和善的老祖母,对客人体贴细致,乐于分享王宫的欢乐。
记者:作为前驻英国大使,能不能跟大家讲讲您印象中的英国?
傅莹:我很怀念在英国工作生活的日子,英国给我的印象如同陈年威士忌,令人回味。英国人尊重历史,比较念旧,不会轻易丢弃过去的东西,因此,整个社会都有浓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例如,在曼彻斯特那间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研究、创作的“阳光小屋”,四、五百年前的资料仍完好地摆放着。在伦敦的莎翁剧场,仍保留着16世纪使用的那种木凳和小舞台。在普通英国人家里,也经常看到祖上传下来的家具、器皿,让人能触摸到这个家庭的历史,反映出英国人沉稳、不浮躁,珍惜历史与文化的可贵品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