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一场横跨亚欧大陆的重要外交行程即将开启——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最高级别沟通与交流。对于此次访问,英国各界翘首以盼: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今年是英中关系发展的“黄金年”,习近平主席即将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将开启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英国《金融时报》称,伦敦将为中国领导人铺上最鲜艳的红地毯。
“习近平主席此访内容将极为丰富,从金融、投资等经济领域的合作到科技、人文等文化领域的交流均有涉及,可谓全方位拓展,”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告诉人民网记者,“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访问将充实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内涵,也将成为中英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绘制两国关系新蓝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介绍,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密切,双方建立了总理年度会晤、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等几十个对话机制,就一系列大事、要事深入沟通,双边关系稳定性和成熟度前所未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义桅指出,中英两国合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英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发展是机遇而非挑战。今年5月卡梅伦首相胜选连任后表示,期待未来5年打造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而另一组数据是,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英国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和除香港外最大的境外人民币交易中心。两国在金融、核电、高铁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昨天召开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王超表示,此访双方将签署能源、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多个合作协议。
“毫无疑问,此次访问将加强充实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阮宗泽指出,“绘制两国关系的新蓝图和‘黄金时代’。”
而为欢迎习近平主席访英,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今日世界》杂志发行主题为“21世纪的丝绸之路:中国和欧洲复兴历史性关系”的专刊,聚焦中英关系和中欧关系。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大臣贾维德撰文指出,中英商贸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好,习主席即将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将为英中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拓人文交流新前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阮宗泽指出,此次习主席出访在开拓人文交流新前景方面同样值得期待。
据介绍,今年是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上半年中国成功举行英国文化季,下半年英国举行主题为“创意中国”的中国文化季。在中国,有超过3亿人学习英语,有大量的英超球迷。英国是接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欧洲国家,人数逾15万。英国建有27所孔子学院和113间孔子课堂,数量高居欧洲国家之首。
据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介绍,习主席将访问伦敦、英格兰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其中在伦敦将出席有关经贸和人文活动等。在曼彻斯特,习主席将出席曼彻斯特市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参观有关科研和商业项目。
王义桅指出:“从战略眼光来看,开拓人文交流新前景也是丰富中英‘黄金时代’内涵的重要举措。”
“这次访问意义深远,这不仅是两国深化合作关系的契机,更是两大文明的重要交流。”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史蒂芬?佩里撰文称。该组织长期致力于促进对华友好合作,帮助西方国家和商业组织了解中国。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校长加斯特教授则指出,习近平主席此访无疑将推动两国文化、教育合作再上一个台阶。她表示,中英两国在教育、研发和创新方面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合作,帝国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中国高校有学生交换、研发合作项目,同华为等公司有研发合作。
树立国际合作新典范
以国际视角看中英关系,阮宗泽指出,此次访问将有助于扩大两国全球和地区合作,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他解释说,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欧盟核心大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两国在应对埃博拉疫情、伊朗核问题、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密切合作,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两国发挥合力,使中英关系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合作的典范,为中欧关系发挥示范作用。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蒂姆?萨莫斯撰文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为两国搭建新的战略合作平台。他指出,此访是在一系列密切的高层互动和不断增强、深化的经济、文化、教育合作之后达成的,“可以说,中英关系现在是英国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外交部副部长王超表示,访问期间,习主席将同英方领导人就国际和地区形势、各自内外政策和双边关系等重大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绘制蓝图,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此访必将成为中英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并将为促进和平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