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连续成功出访外交重镇 看习大大如何唱响中国
2015年10月24日 15:44:38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4日电(见习记者开可)金九银十,在2015年秋季,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足迹远至大西洋两岸。短短两个月,先后远赴美国、英国,讲中国梦、聊世界梦、签大单、访学校,习主席以实际行动代表中国践行他在访美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的诺言:“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一道,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习主席的国事访问,美英国主流媒体纷纷热情关注,对中美、中英关系的新发展给予肯定。但肯定之中也有尖锐提问。习主席访美期间,就有媒体提出“中美达成的合作协议并不能实现”的怀疑。而习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少数媒体也以“英国在‘讨好’中国”“英国应对中国强硬起来,而不是‘卑躬屈膝’”等言论,误读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面对质疑,行动好过言论。在外媒的质疑和尖锐提问面前,习近平主席在美英两国用行动增信释疑。

  通过对公开报道的梳理,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在进行重要出访活动前,习主席往往会接受出访国媒体的专访。

  本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主席就接受了英国路透社专访,对中英关系、金融合作、中国经济形势等问题做正面回应。英国相关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对中英关系的定位和展望让人鼓舞,中英关系将获得历史性发展,两国经贸、金融、人文等领域合作将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而出访美国前,习主席也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对中国经济、股市、反腐等问题接受记者提问。有学者认为,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主张,让世界进一步增添了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在未访美、英之前,习近平主席就已通过媒体发出中国建立中美、中英“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定之声。

  定大单唱中国合作之声

  当地时间10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圆满结束英国国事访问第二天行程。中英合作大单敲定。据悉,这一批重要的经贸协议金额约4000亿元人民币,超过历次领导人访英成果。政府间与非商业协议、商业协议等领域硕果累累。

  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投资英国核电站项目。据媒体报道,中国将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中投资60亿英镑(近600亿人民币),持股33%。根据协议,除欣克利角C项目外,中国还将与法国电力在塞兹韦尔C、布拉德韦尔B两大核电项目上展开合作。而且,中国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将运用到布拉德韦尔B项目中。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泰国、印尼等多个国家均对华龙一号产生了兴趣。而且,英国可以成为中国在西方国家中推广核技术的“大本营”。

  在九月的美国国事访问中达成的合作协议也“分量”足够,涉及经济、互联网安全、反腐等领域。

  中美签订了以中方购买300架波音客机为代表的“硬单子”;在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中美双方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总金额近百亿美元;中美两国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合作是国与国之间的明智之选,习近平曾表示“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习主席的每次出访都带着国际合作“大单”,唱响了中国的合作之声。

  促交流唱中国友好之声

  习主席的访美和访英之旅存在共同之处:“入乡随俗”式的“引经据典”和“亲民路线”式的“学校之旅”。

  在白金汉宫国宴演讲中,习近平在谈到中英两国发展机遇时引用中国古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同时,用英国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并且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来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在伦敦金融城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首谈中英两国文化。他提到了莎士比亚、简·奥斯汀等英国作家,列举了《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等文艺作品,更通过茶将中英两国联系起来。

  习主席“入乡随俗”式的“引经据典”在美国国事访问期间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西雅图发表演讲时,提到电影《西雅图不眠夜》;在谈反腐问题时,用美国电视剧《纸牌屋》作比喻;华盛顿州的联合欢迎宴会上,提到了美国经典书籍《联邦党人文集》等以及19、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克·吐温、海明威等。

  此外,在访英、访美期间,习近平的行程中都会安排到访学校的活动。在英期间,访问王子传统艺术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在美期间,到访全球创新学院、林肯高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主席的“引经据典”和“学校之旅”从文化上拉近中英、中美两国民众的关系,也从心理上拉近两国关系。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习近平主席在中英、中美交流中的“引经据典”和“学校之旅”唱响中国在世界的友好之声。

【专题】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标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诵读名篇 礼赞英雄
  • “含金量”足,简政放权落地有声
  • 长江中游70%湿地消失 长江湿地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 微信转账月超2万元将收手续费
  • 北京将建20个高精尖创新中心 年投5000万至1亿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