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提出,扶贫开发需要特别考虑当地的产业选择,产业应是能达到当地的支柱水平,使人们摆脱贫困。“重要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都缺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扶贫开发在物质资本上做得比较好,但是人力资本的提供不是很充分。这种支持性扶贫需要经营的能力,需要农业管理的能力,也需要对当地人才进行培训。”刘元春指出,扶贫开发通过对产业、资本的选择,还会促进当地的就业选择。
未来5年,71.4%%受访者希望自己工资收入有所提高
受访者对未来5年国家发展的期待如何?调查显示,67.3%的受访者看好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其中17.0%的受访者非常看好),27.3%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而在地域选择上,15.7%的受访者看好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28.0%的受访者看好中部边远地区的发展,32.6%的受访者看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13.3%的受访者对东、中、西部发展前景都看好。
钟君认为,未来5年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前景比较看好。“现在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比如重庆等地,GDP增长速度全国领先。究其原因是由于它们没有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富集地区的优势,因而最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优势更加明显。同时这种发展优势会有一种惯性,并在未来五年一直领跑全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GDP和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而71.4%的受访者对未来5年生活的期许也落在了“工资收入有所提高”这一项上。钟君预期,鉴于目前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大众创业、万众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未来5年,居民收入会在第三产业得到显著增长。
除了期待工资收入的增长,62.5%的受访者希望食品安全有保障,62.1%的受访者希望未来5年自己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59.6%的受访者期望医疗卫生条件有提高,44.2%的受访者关注养老问题可基本解决,40.6%的受访者期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正在奔波于招聘季的西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四学生何德政表示,自己对未来5年最大的规划就是有份高收入的工作。“我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待遇,专业匹配度与发展前景。我觉得我还年轻,能吃苦,待遇是第一首选,想多挣钱。当然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好,能够学以致用。通过早期的原始积累,再进行下一步规划。”何德政说。
调查显示,对于自己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51.3%的受访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生态环境因素(41.2%)位居第二,35.5%的受访者会考虑离家远近的程度,35.0%的受访者考虑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31.5%的受访者会考虑城市的城镇化程度,其它因素还有工作与专业的匹配程度(34.1%)和宜居程度(33.5%)。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