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在首尔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韩国总统朴槿惠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会议。会议由朴槿惠主持。三国领导人对中日韩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就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看法。
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韩国首尔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李克强表示,中日韩是陆海邻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也是东亚三大经济体,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三国民间往来和务实合作意愿强烈,合作共赢理念仍是主流。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时隔三年重启,本身就是来之不易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面临下行压力,亚洲经济前景成为世界关注焦点的背景下,中日韩应共同致力于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扩大相互开放,通过深化合作促进本国经济升级发展,进而带动东亚乃至亚洲经济平稳增长。
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韩国首尔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李克强就中日韩合作提出具体建议:
一是提升政治互信水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互信的前提是就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重大问题形成共识。中日韩三国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历史相关问题。三国还应担负起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责任,推动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以对话合作塑造安全与发展环境,为实现地区安全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各方对重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及取得的成果要倍加珍惜,不应再出现反复。
二是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日韩发展水平各异。经济结构互补,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愿将工业体系完整、装备制造集成和施工建设能力强、性价比好的优势与韩日高端技术相结合,同周边国家发展需求相对接,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建材、电力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三方合作新品牌,为各自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三是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中日韩合作应发挥地区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压舱石”作用,落实好三国投资协定,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继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中韩双边自贸协定尽快生效,在东盟与中日韩等框架内推进财金合作,加强金融和货币宏观政策沟通协调,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防止亚洲再次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是共同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领域合作。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韩国也在推动创造型经济政策,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三国应加强交流对接,探讨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加强联合研发等合作。
五是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更好造福民众。推动建立中日韩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合作网络,加强相关循环产业经济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有关次区域合作和地方经济合作,共同落实好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促进亚洲共同发展。
六是推进社会人文交流,增强东亚共同体意识。三国文化传统相近,应进一步扩大人员往来,拓展奥运经济合作,增进人民间友谊。
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韩国首尔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李克强强调,要发挥好三国合作秘书处的重要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秘书处投入,积极研究成立中日韩合作基金,为深化合作提供新活力。
在谈到东北亚地区局势时,李克强指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北亚保持和平稳定符合地区各国共同利益。中国始终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力量。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话谈判的方式,坚持和解合作的方向,共同致力于东北亚长治久安。和平是人间正道,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希望日本顺应本国人民的愿望和亚洲地区各国的共同呼声,恪守和平发展的方向。
朴槿惠表示,韩中日三国领导人会议重启意义重要,三国加强合作不仅符合三国国民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稳定和繁荣。三国要坚持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正确方向,增强推动三国合作的共识,共同开创东北亚和平安全新时代;携手应对全球经济困难,加强务实合作,强化创新经济机制,发掘新的经济合作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环保合作;扩大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交流,加强教育和奥运经济合作,增进三国国民间感情;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共同反对恐怖主义。三国合作是重要区域合作机制,要加强三国合作机制化建设。
安倍晋三欢迎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重启,并表示,日本坚持历届内阁关于历史问题的认识,坚持和平发展。三国合作领域广泛,并不断取得进展,人员往来非常密切。三国合作对促进本地区和平繁荣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国应加强对话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在防灾减灾、环境保护、青少年交流、奥运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保持政策磋商,不断为三国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三国自贸区建设对促进东亚合作有重要意义,希望三国经贸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期待三国合作秘书处发挥积极作用。
会后三国发表了《关于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