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陆蠡曾经吟咏:“家,是蛛网的中心,四面八方的道路都奔汇到这中心;家,是蛛网的中心,回忆的微笑,有条不紊地层层环绕这中心。”在胡金凤老人的庞大家族中,爱是永恒不变的旋律。
“兄弟姐妹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把亲情记在心间。”
“不强求每个人都有大成就,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
“堂堂正正做人,勤勤俭俭持家。”
这是胡金凤老人家的家训。
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下埠头村,胡金凤老人和丈夫苏裕隆育有9个子女,如今9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每个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儿孙,原本的14口人变成了如今的43口人。九家人之间团结互助、尊老爱幼、亲密无间、孝敬长辈,尽管人口众多,却没有争吵、没有纠纷。举办了10多年的“家庭春晚”;留在墙上的值班表、通讯录;13间房17张床,家中环绕着的浓浓亲情、拳拳孝心感染着每一个人。
“家庭春晚”十多年不间断
每年央视播出的春晚,是很多人家除夕夜最期待的传统节目,然而,在胡金凤家里,另一台充满欢声笑语、浓情蜜意的家庭“春晚”,却成了比央视更精彩的节目。每年过大年,43个家庭成员都会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赶回家,参加“家庭春晚”。歌舞、击鼓传“蛇”、书法表演……四代人自编自导自演,轮番登台献艺,精彩不断。10多年来,苏家的家庭“春晚”从未断过,而且人数也越来越多。
“我妈喜欢热闹,从小就有九兄妹在身边,她习惯了。我爸去世以后,我们就定下了规矩,无论身在哪里,春节一定要回家。”这个“规矩”,一直牢记在苏家兄妹的心中,春节回家陪妈妈永远都记在每个人的日程上。
墙上挂着“陪妈妈值班表”
在胡金凤家,墙上贴着的一些纸尤其醒目。一张是值班表,表上详细地列着值班人、值班日期、月份等。长女苏水英说,从父亲去世那年开始,家中就贴上了值班表,兄弟姐妹轮流照顾母亲。值班表一年一换,如今墙上已经贴满12张。在值班表中,特别注明了两点:一、三哥的身体正在康复中,暂时不值班;二、如果轮值的人当天有事一定要找好替班人。在右下角,还特别用曲线标示了一行字:“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带大,今天母亲年岁大了,我们……”
另一张则是菜谱,这是春节家宴的菜谱。“每年的菜谱都是不一样的,既要名字喜气好听,又要名副其实,味道好吃!”在胡奶奶的房间,还贴着一张子女通讯录,字特别大,上面记着每个子女的宅电和手机号码,细心的孙辈们还特意给奶奶床头的电话机作了设置,按“1”是老大的电话,按“2”是老二的电话……
“好不好吃?”5月14日,轮到二女儿苏婉英值班,前一天听大哥说老母亲想吃红烧肉,她怕母亲牙齿不好嚼不动,提前把肉腌渍好,炖了一晚上。胡金凤一边咀嚼着红烧肉,一边连连点头。苏婉英看到老人满意的神情,嘴角不自觉上扬。
在胡金凤家,能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老人家整洁的衣衫、温热的双手、安静的眼神,都是子孙们用孝心“养”出来的。不仅儿女孝敬母亲,儿媳女婿也都视胡金凤如自己母亲一样。大儿媳每次回家都把婆婆的衣物被褥用箩筐带回家洗,每次回来都要和婆婆挤一张床睡;6个女儿也都是母亲的“小棉袄”,知冷知热,母亲有事,姐妹们齐刷刷地回来帮忙。长女苏水英更体现了大姐风范,几十年来母亲的头发都是她一手修建,她还承包了另一项活:替母亲剪指(趾)甲,除鸡眼。母亲的指甲有些病变,每次修剪都要花上近1个小时,但是,苏水英说,她很享受这个时间。
苏家的老大哥苏阳松今年72岁,兄弟姐妹中,一家人提到最多的人就是他。老八苏婉芳说,我们一家人能够这样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离不开大哥。父亲去世后,大哥就是这家里的顶梁柱,大小事情都是他在操持。苏婉芳说,记得妹妹12岁那年,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因跑步摔跤伤得很重,得了败血症,后来又转为骨髓炎,大哥带着小妹四处求医,后来带到上海去看,开了13刀,花了很多钱,终于把病治好了。大哥当时就说:“我宁可自己不结婚,也要将小妹的病治好!”后来,大哥直到34岁才娶上媳妇。家里遇上大小事情,大哥总是冲到最前面。
家风传后代,成立家庭基金会
苏水英说,小时候全家还住在一个旧房子里,家里又小又旧,尽管已经有11个人挤在了一屋子,爸妈还是把爷爷奶奶和外婆接到了家里同住,只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这样的做法也深深影响了家里的每一个人,家人间互相尊敬,互相帮助,成为了每个家庭成员生活的动力。
苏家的良好家风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在苏家,姑嫂间从来没有矛盾,夫妻间也不会有隔夜仇。“我们的孩子个个都很好教,就因为我们身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苏水英说。
胡金凤家如今共有43口人,过年,胡金凤要准备43个红包,儿孙们会挨个向她拜年,那场面比得上越剧里的《五女拜寿》,感人至极。
除了过年,逢年过节,苏家的大大小小都喜欢回家陪陪老太太。苏家老宅是多年的老屋,结构复杂,但每个房间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三步一房间,共有13间房,几乎每个房间都有2张床,苏水英说,这是她家的“七十二家房客”——过年大家都回来了,大大小小38口人全都分别安排在这13间房里。儿孙晚辈们也喜欢回老家来,“大孙子以前常说,在奶奶家有一种快乐的感觉。”胡金凤的大儿子苏醒也生有一个儿子(名字),大孙子从小跟着奶奶,与奶奶的感情分外深厚。每次回老家,首先就要到奶奶家看望奶奶。他喜欢给奶奶抓抓头、摸摸腿,还会帮奶奶抹去嘴角的口水,拉着奶奶的手笑着陪她聊天。
“孝顺,有时候不在乎你给多少钱,孝顺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家的人总是随时流露出对家、对母亲的留恋,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说话,每个细节是我们对老人的孝顺。”老家是苏家子孙永远惦念的港湾,无论他们走到哪里,走得多远,回家,永远是不变的情感,无论人事如何变化,对家、对父母的回归之情也永远不会改变。
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孙辈们也受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熏陶。去年,孙辈们也成立了他们的基金会,每个小家庭出480元,用于老人看病、出游和老屋修缮等。在子女媳婿的陪同下,老人已先后去过十多个城市。
未成家的孙辈们收到奶奶的红包,而成家的孙辈们又给奶奶发红包。每年春节,奶奶家的厅堂布置全由孙辈们负责。他们对此很是用心,每年自愿报名,报名的人不仅要策划布置方案,而且费用是“谁布置谁出钱”。大家都喜欢为家里多做一些事,总争着报名。“每年的花样都不一样,有拉花、彩链、彩灯,前年特别有创意,他们搞了一个‘千福之家’,把一千多个各种各样的红色‘福’字贴满了整个屋子,意思是‘福满堂’!”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