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新世纪,人人都是微创家。说到“共享经济”,虽然你未必知道它的确切定义,但你一定对于近年兴起的优步、租房网Airbnb等拼车拼房平台很熟悉了。遇到上班高峰期,站在路边拦不到出租车;或是夜晚约女友去高级餐厅想体面一点,你会打开优步看看周围有什么私家车可提供服务;假日出行,不想住在千篇一律的双人间,吃着无新意无特色的酒店自助餐,你登入Airbnb寻找一间特色民居,深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甚至说你本身是一个对香港本地景点和文化有独到见解的人,都不妨试下在周末客串一把导游,领着世界各国的游客,穿梭于大街小巷,尝遍街头小食,寻找香港之美。这些新兴的消费与营商模式,就是近来在香港越来越时兴的共享经济,他们将身边物品有效利用、与人分享,还能赚些外快,开始改变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周末客串导游
发掘不一样的香港美
Maggie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在美国加州长大,2011年留港居住,旋即被香港的点心、街头美食吸引,喜欢上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同时她也观察到身边的香港人很“冷漠”,抱怨居住环境、抱怨物价、抱怨政府,有些甚至盘算移民计划。而游客们来到这里,也只会去尖沙咀购物、去山顶蜡像馆、去海洋公园等景点,没有什么新意。
“为什么不能带着他们走入小区?比如去元朗的湿地、大埔的农田看看,体会不一样的香港呢?”今年夏天,Maggie和另外一个朋友合伙开设了一个由本地人带路的旅游配对平台“Sam the Local”,希望集合一班人,分享自己的观光经验,令游客甚至港人重新发掘香港的优美之处。
这个配对平台是如何运作的呢?首先,他们先召集本地或居港已久的人,让他们策划独特旅程。比如Maggie就是其中一个,她会带游客饮港式早茶、去花园街购物,甚至享受米芝莲餐厅美食。而另一位来自德国的苏菲,已在香港生活3年,她从事研究城市耕种和城市生态方面的工作,便会带领游客发掘鲜为人知的天台种植场、郊区等旅游点。为保证行程的素质,两位召集人会亲身试玩,确认行程没有问题后再实施。目前旅游平台拥有40个“带路人”,平均每小时收费200港币,每团可招待2至5位游客。原本预计客人多是外地年轻人,但现在吸引最多的却是本地人,年龄由30至50岁,他们最爱郊外及享受美食的行程。
共享经济正兴起
香港准备着
8月13日,香港互联网注册管理有限公司(HKIRC)公布名为《共享经济——香港准备好吗?》的问卷调查结果,在1447名受访互联网用户中,82%是共享经济活动中的消费者,他们都希望寻找有效方法去善用闲置资源,显示“共享”将成为香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其中,汽车、集资、房间和住宅共享,是最热门的3类共享活动。
杨先生便是其中一个“共享经济”的追捧者。他回想第一次使用租房网站Airbnb,是2012年租订了香港人谢先生位于北角的家。他和谢各占一个房间,共享客厅、厨房和厕所。“谢很贴心,特地开车到地铁站接我。那是我初次来香港,想去酒吧,谢还特地找了一个朋友带我去兰桂坊,让我真实地体验香港生活,之后我一直跟谢联系。”现在,杨每次去旅行都使用Airbnb,此外还经常使用提供租车服务的优步,去陌生人家吃饭的Eatwith。
由拼房到拼车,到拼一顿晚餐,杨大力推崇,因为在消费同时,亦实现了共享资源及按需经济的生活方式,他形容为“便宜、省时、方便,又可认识新朋友”,而且在朋友圈中亦显得特别酷。
以“共享”为名
问题丛生
Airbnb的香港版网站,一打开首页,便见到“欢迎回家”四个字,配着经过温馨布置充满小资情调的卧室相片,告诉你尽管身在异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电脑另一头房东正热情等待你的到来。但,你真的是租到当地人生活的“家”吗?
在香港的Airbnb房源中,大部分并非自家的“闲置房间”,更多的是以“共享”为名,“集团式”经营无牌宾馆为实。冯先生为退休人士,与太太、儿子、媳妇共同管理22个出租套房,冯先生说,因为朋友是做地产中介的,早年教他通过做二房东的形式赚取中间差价。当Airbnb进入香港后,他便将短租房源放上网,每套房每月大概为他带来9000港币的收入。冯先生承认没有取得宾馆牌照,也没有交税。
另一位在Airbnb网站做得风生水起的是一位年轻女孩,她与另外几个年轻人一起,将位于大围的村屋改造成特色民宿,一间是白色公主风、一间是美国英雄风,还有一间是男人的浪漫,装修风格非常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宣传时特别加上一句——“请尊重它并对待它如你的家”。在她看来,Airbnb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贩卖着“美好的人情味”,实际就是一种品牌策略。
Airbnb成立的初衷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最简单有效的途径,让他们可以利用闲置空间赚钱”,但落地香港,善用闲置资源的概念似乎已变味。
大势所趋下
灰色地带仍在
虽说共享经济受到时下年轻人的追捧,“方便”、“便宜”、“环保”甚至能够“挑战权威,打破行业垄断”,这个破坏式的创新型经济,将闲置资源再次分配的同时,也挑战着现有的营商环境和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实在不少。
Maggie告诉记者,她们召集的不是“导游”,而是有着本地生活经验的“带路人”。为何用“带路人”这个字眼?因为和所有新兴的共享经济平台一样,她们也面对法律上的灰色地带,略显尴尬。在现行香港法例上,导游须持有导游证,凡为游客安排观光、膳食或交通工具等,已被视为旅行代理商。显然,她们并无旅行社和导游的牌照。
香港旅行代理商注册处表示,这些网站可能已经触犯了《旅行代理商条例》,因经营访港旅客观光或游览的业务,必须持有旅行代理商牌照,违者若被检控及罪成,最高可被罚款10万港币及监禁2年。
而2012年及2014年进军香港的Airbnb和优步同样处于灰色地带,Airbnb正面对着违反《旅馆业条例》的问题,优步争议更大,除存在第三方保险方面的问题,还引发的士司机们的联合抵抗游行,认为这些“黑车”抢了他们的饭碗。
香港立法会信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指出,Airbnb落户香港时,曾主动接触民政事务局商讨有关法律问题,但政府并没追上形势,只表示暂无意在《旅馆业条例》的检讨咨询中处理有关问题。诚然,共享经济概念已是大势所趋,但衍生的市场经营及法律问题仍未被正式讨论,是应该鼓励?还是应该杜绝?这是香港以及世界各地政府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报香港特约记者 思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