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3 月 25 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
“学习笔记”小组按: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是“基础中的基础”。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习近平总书记就选择了非洲国家,
2015年的外交收官之行,他再一次选择了非洲,足见中非关系的重要性。这次非洲之行是近年来中国对非级别最高、涉及面最广、分量最重的一次访问,既是对中非关系“真、实、亲、诚”四字箴言和正确义利观的又一次践行,也是对“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大外交布局的又一次夯实。作为重头戏的中非合作论坛是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办中非峰会,也势必会对中非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此之前,请随“学习笔记”小组一起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真、实、亲、诚”的大框架内,是如何看待中非关系的吧!
真——患难之交的命运共同体
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非关系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奉行对非友好政策,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努力为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笔记”批注:中非关系源远流长,中非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20 世纪中叶,率先赢得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全力支持非洲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正义斗争。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不到 6 年的时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中国人没有忘记, 1971 年,是非洲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人没有忘记, 1989 年之后,非洲国家帮助中国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中国人也没有忘记,在台湾问题上,非洲国家也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支持者。如果说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那么非洲就是这个基础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中非人民遭受过相近的苦难,都走过艰辛的历程,所以能够心灵相通,患难与共,携手追逐共同的目标与梦想。
实——携手并进的合作共赢
今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一如既往做非洲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联合自强、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支持者和促进者。中非合作是全方位合作。中国重视同所有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不管是资源富集国还是资源贫瘠国,中国都平等相待,积极开展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全非洲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大家庭,家和万事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征程上,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始终相互支持、紧密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中国一贯坚定支持非洲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中非合作为非洲发展复兴提供了正能量。
“学习笔记”批注:推进中非合作是双方人民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合作共赢这一理念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着强大动力,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近年来,非洲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各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化逐步进入成熟期,一大批优势产业产能需要走向海外。中国不仅有条件、有能力通过互利合作助推非洲加快工业化进程,更有意愿支持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则越来越把中国视为最为重要和可靠的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各自的梦想。13 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0 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
“学习笔记”批注:在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召开后,中非关系获得了快速、全面的发展。2014 年中非贸易额达到 2200 亿美元,是 2000 年论坛召开时的 22 倍,中国已连续 6 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可以说,过去 15 年中非关系的突破性进展,是 21 世纪以来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未来,中非双方要传承历史友谊,需要有高层和精英阶层的深层次互动,更需要把中非友谊的种子播撒在广大非洲民众的心田里。长期以来,中国注重帮助非洲国家建设路桥、水电、住房等急需的民生项目,注重在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支持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 年 3 月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以后,中国政府率先紧急驰援,不仅向疫区及周边共 13 个国家提供了 4 轮价值超过 1.2 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 1200 多名医护人员,还注重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和完善卫生防控体系,增强非洲国家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的能力。与某些国家长期在非洲推行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民主外交”不同,“民生外交”一直是中国对非外交的一大显著特色。
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非关系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是我们不断提高中非合作水平的重要法宝。
2
014年 4 月 8 日,在北京会见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时表示——
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重要基石,这一点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而变化。中国在对非合作中秉持正确义利观,注重授人以渔,帮助非方筑巢引凤,提升非洲国家自我发展能力,惠及非洲各国人民,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圆发展振兴之梦。
“学习笔记”批注:中国人自古就有“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济世情怀。随着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们的世界责任意识必将会继续增长,而体现这种世界责任最好的地方,就是在非洲。现下,中非关系要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加快中非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以此助推非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建立“经贸合作区”,支持非洲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正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筑巢引凤”,从根本上提升非洲国家的“造血”能力,破解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基础设施滞后和人力资源不足的两大发展瓶颈。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当地第一条机场高速公路、第一条环城公路、第一条城市轻轨、第一座风力发电站、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第一个现代化的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产业园,都是中国人援建或承建的。西方人常常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事实上,埃塞俄比亚没有多少石油和矿藏,但中国与埃塞的合作却正在全面展开。这是对西方批评的最好回应。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承诺:“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改变”。以中非合作推动亚非合作、南南合作以及南北合作,是中国外交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新秩序而走出的实践之路。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