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年时间,国企“财务状况”这门课的成绩就下降了。
财政部发布的今年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67904.8亿元,同比下降6.3%。利润总额18806.6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而一年前,国企营业总收入和利润还处于增长态势,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1%。
不仅如此,亏损正在成为部分国企的大问题。同花顺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306家上市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中出现亏损公司67家,占比为21%。
在多位专家看来,过去的发展思路已经开始不适应现在的消费需求,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新的增长,而改革首先要从国企开始。
效益指标下降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在仔细研究了国企的经济运行情况后认为,国有企业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经济下行在加速,这从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下滑速度上可以看出”。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6.3%,其中央企同比下降8.2%,地方国企同比下降3.3%。而在利润方面,央企同比下降11.3%,地方国企同比下降6%。
“利润下降的幅度比收入下降的幅度还大,说明经济情况下滑出现了加速。”张秋生认为,财务数据在反映即时情况上还有些滞后,从这种加速度看,经济形势向好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张秋生发现,在经济下行加速过程中,央企比地方国企面临的形势更严峻。
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看,10月末,央企资产总额633226.5亿元,负债总额428949.6亿元,地方国企资产总额540249.1亿元,负债总额350213.4亿元。
计算得出,央企的负债率是68%,地方国企的负债率为65%。
“可以看出,目前央企的财务杠杆更大一些,负债率稍高于地方国企。”张秋生说,央企的财务费用增长9.4%,地方国企则为9.7%。
“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贷款成本也在增加。”在张秋生看来,资产增加,负债增加,财务费用增加,但收入还下降,呈现出了双向挤压的局面。
尽管从总体上讲,国有企业整体还有1.88万亿元的利润总额,呈正增长,但张秋生较为担心的是,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国企资产大幅增加,会加剧国企的社会责任和管理责任。
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73475.6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长速度比2014年同期要高4.9%。而从披露的信息看,9月以来,部分企业因国有股持股比例增加纳入国有企业月报范围,致使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有较大幅度增加。
张秋生认为,资产增加对于目前的国企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合并报表有可能是正常的企业之间进行重组合并,也有可能是因为国企持股比例加大变成国有控制。“如果是企业重组还好,能减少企业数量,消除过剩产能。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增加持股比例,那么国有企业除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没有更多的意义”。
在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戚聿东看来,国企的运行数据反映了经济新常态下国有经济的必然状态。“过去1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期,经济增长是由国有企业拉动的,特别是2003~2012年,国有企业发挥着主力的作用,但高速增长下也慢慢出现了产能过剩,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起到了带头下降的作用”。
戚聿东认为,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国企效益指标的下降,带来的是全产业链效益的下降。
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从国企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强调供给侧改革是非常好的时机。”戚聿东认为,以前是靠需求来拉动维持经济增长。但现在行业增长不均,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降低价格,提高效率,做好服务。
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所谓“供给侧”,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消费侧,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推动供给侧改革,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指出,现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靠债务支撑的国际市场收窄,我国的产能一部分变成过剩产能,出口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在2011年时提出基于总量调控的需求管理不足以包打天下,供给管理应进入长期视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需求侧,供给管理更多地着眼于中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后劲,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等。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供给侧”的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与动员。“国有企业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意见》贯穿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国有企业推进按照市场原则实施产权多元化、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人员实施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各种束缚等改革措施,体现出来的核心思想是‘放松管制、对内搞活、加强监管、转型升级’等典型的供给侧管理思维”。
在他看来,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四个层次恰恰也是国企改革中“三个一批”的任务,即“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求政府做改变,也要求企业自身做改变。”李锦认为,现在市场供给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国企,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供需不对称是整个供给结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从国企做起。
也有声音认为,强调供给侧意味着以往一直重视的消费和需求可以靠边站。
“供给侧只是侧重供给,并不是不讲消费。”李锦认为,供给是供给消费,消费是社会发展、经济驱动的本源,而在国企调整供给结构的阶段中,侧重点是供给,落脚点还是消费,保证供给和消费平衡是最终目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供给侧改革最终是在创造需求,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比如,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创造市场需求。
戚聿东指出,供给侧改革要提高短缺行业的供给效应,目前有些领域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比如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等。
李锦认为,强调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国企要在产品上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需匹配”。
“频繁出现的代购潮、海淘热等现象早就说明,随着人们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供给经常满足不了需求。”李锦认为,国企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设计研发更适用、优秀和有品牌影响力的新产品上,如果不能将各方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结合起来,不能从供给侧去激活新需求,很难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但是,在按需供给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刀切。“政策制定要考虑到区域的特性,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需求也会不相同。”李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国企发展不能再“避轻就重”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改革的目的,而制度性改革能否突破束缚,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空间,也由此决定着供给侧改革的成效。”李锦认为。
“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企业,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去生产,增加供应。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李锦指出,新供给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减税和放权,这也是西方国家在提振经济时共同使用的方法。
此外,李锦强调,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消化产能开始。
“具体而言,这种改革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李锦告诉记者。
在戚聿东看来,目前僵尸企业主要存在于地方。“国企的效益按照行政级别是递减的,县级的国企营业效益不佳,对经济已经没有什么贡献了。国有企业体量太大,该退出的就要退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前不久去山东、河北两地调研时发现,一些煤炭企业产能过剩严重,有的处于半停产状态,“虽然下决心要清理僵尸企业,但因此带来的阵痛会比较大。”郭田勇认为,在清退僵尸企业时要有风险缓释,一方面国家要通过双创促进新的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找到一个平稳过渡的方法。
“我们说处理僵尸企业,并不是说把僵尸企业消灭,而是消灭品种。”李锦认为,简单地说消灭僵尸企业会造成人心惶惶,认为企业没了、工作没了,要失业下岗了,引发“第二次下岗潮”。
在他看来,应该用“腾笼换鸟”的思路去换产品、换技术、换思路,换新的运营方式。“目前国企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态势,轻工业利润在上升,重工业利润在下降,值得关注。”李锦说,过去,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国企总是局限于重工业,但现在国企生产的一些资源型产品,很多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国企的思想观念要转变,从“避轻就重”回到“避重就轻”。
在李锦看来,供给侧改革要善于抓两头。一头抓创新发展,在增量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新动能;一头是清理退出,在存量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旧动能。
“产能过剩企业面太大了,不要轻言淘汰,更不能刮‘破产风’,正确的做法是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李锦说。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
- 李克强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察并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
- 11月国企网络舆情出炉 11万条信息聚焦南航急救事件
- 详解公车改革进展:中央企事业单位方案年内公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