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16日发表评论称,要以两地互惠互利,造福港人的思维方式,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来看待高铁追加拨款,以及探讨“一地两检”的可行方法,寻求解决途径,而不是刻意用意识形态去标签问题,一切“反”字当头,对任何可能方案都加以否定,这样只会作茧自缚,一事无成,令整个社会为此付出更大代价。全文摘编如下:
香港高铁工程一波三折,除了拉布、延期、超支,如今再面临追加拨款事宜和“一地两检”的争议。兴建高铁、尽早通车,目的是为与内地高铁网连接,方便市民出行,促进香港跟上国家发展步伐,增香港动力,使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民谋福祉。故此,要以两地互惠互利,造福港人的思维方式,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来看待高铁追加拨款,以及探讨“一地两检”的可行方法,寻求解决途径,而不是刻意用意识形态去标签问题,一切“反”字当头,对任何可能方案都加以否定,这样只会作茧自缚,一事无成,令整个社会为此付出更大代价。
对于高铁香港段要不要追加拨款,其实应无疑议。目前,高铁工程已完成近75%,只需追加拨出192亿元,即可促成顺利完工;若任由其“烂尾”,则需付出高达756亿元的烂尾代价,几乎追上高铁成本“封顶”后的844.2亿元,前期的投入和努力更全打水漂,两者之间该如何选择再清楚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反对人士坚持要先解决“一地两检”再谈追加拨款,更摆出不惜让高铁工程停下来的态度。且不说高铁继续延期会令各项成本大幅增加,将追加拨款与“一地两检”綑绑,本身就毫无道理,前者是工程问题,越拖越麻烦,时间上有迫切性﹔后者是法律、技术问题,大可从长计议。离2018年通车还有两年多的时间,边建设边探讨,才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至于正在研究中的“一地两检”,其出发点是为了发挥高铁的最大效益,朝着加强两地融合,有利经济民生,有助长远发展,方便出行的方向而考量。毕竟,香港建高铁的价值,在于能与内地高铁网络连在一起,可以大大缩短交通时间,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强化本港金融、物流、工商贸易及旅游等各个范畴的长远效益。实施“一地两检”最能体现高铁香港段互联互通的意义和作用,为此两地一直保持沟通和商议,以确保符合“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大原则。
一些反对派人士把“一地两检”视为洪水猛兽,在方案至今仍在研究阶段,还没有谈到具体细节的时候,就先扣上所谓“破坏一国两制、扭曲基本法,出卖香港”之类的帽子,更生造各种阴谋论企图误导民众,将本来可以有利香港、有利两地交流的事情,一棒子打死,而不是考虑如何跨越法律障碍,寻求解决途径,造福港人。这种“为反而反”的思维方式,其核心就是不希望香港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一国两制”是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前进,当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新困难,有关“一地两检”争议,只是其中的一例。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是要以开放思维、互利立场,务实态度,在“一国两制”大原则下,探讨各种可行性方法,只要有利两地发展和民众福祉,“一地两检”不应成为障碍。(香港商报评论员 周武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