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私用、超标配置等问题由来已久,社会上对此反映强烈。此轮公车改革意在对此顽疾彻底开刀,人们对此充满期待。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冒了出来。比如,在一些地方,车改后乡镇没了公车,少数干部就不下乡了,即使领导给交办了任务,也能不下乡就不下乡。这样一来,车改倒成了一些人“懒政”的借口,这种苗头值得注意。(12月19日澎湃新闻)
说起公车改革,其实也已经酝酿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直到这两年才开始启动,不少公车也都按照程序进行了拍卖。按照改革方案,取消公车后,对于公务出行,将适度发放交通补贴。这种改革,不管是对单位,还是对公职人员,乃至社会和普通民众,都是具有很正面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个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改革。
不过,但凡涉及到改革,就没有不会触及到个别人的私利的,比如按照方案改革后,个别公职人员以没有车了,下乡、下村不方便了为由,减少甚至不下乡、下村了;还有个别公职人员以没车为由,对一些该督办或者解决问题也不那么积极去办了虽然这些现象可能没有那么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让车改成了“懒政”的幌子。
应该说,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能不需要外出办公的,特别是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人员,主要从事的就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既然是服务人民群众的,那总是在办公室办理肯定是不够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公职人员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去做好服务、走到基层一线去开展工作,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让群众满意。
尤其是当下,随着时代发展和地区建设的加快,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工作和服务内容也不断的多样化起来,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公职人员走出办公室。在车改之前,有公车可开或者是公车接送,公职人员下乡下村的时间不少的,而且不少人把开公车下乡当成了一种福利,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公车改革后,虽然有交通补贴,但终究是有些不便之处的,所以,这也就成了个别官员“懒政”、“没公车不下乡”的借口了。
近两年来,随着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活动的开展,以及八项规定等相关制度的出台,政府部门的政风行风有了明显改善。公车改革制度的推行,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也是顺应民意、改变政府形象的举措。但改革要想真的有效果,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不仅是制度和管理上的严格管理和督查,还需要思想观念上的一个转变和重视,从干部自身建设和监督考核机制入手,刹住出现的“没公车不下乡”的歪风。
当然,要想真正刹住这样的歪风,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公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为人民办实事的本领,真正把地区发展和城市建设放在心中,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如若真是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拿“车改”当“懒政”幌子这样的现象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