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是非成败、利弊得失的判断,使人们的行为具有倾向性和稳定性。当前,我们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只有培育和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思想引领、文化导向作用,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价值观自信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讲价值观自信,关键在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用其凝聚共识、引领风尚。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们对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价值追求、人文修养等有着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生活奢靡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万能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面对社会意识与文化思潮的多元多样多变,核心价值观自信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没有核心价值观自信,我们就没有“定准”,就会失去“本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适应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根本价值准则。当前,应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基础在于增强文化主体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主体性是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基础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等等。这些思想和理念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独特标识,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弘扬,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锻造和凝练的精神成果,是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深厚现实资源。放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不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就会失去文化主体性,也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自信。因此,培育和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需要我们增强文化主体性,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创造既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色、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核心价值观自信须转化为道路自信自觉。增强核心价值观自信,归根结底要落实于行动和实践。这些行动和实践从总体上看,就是坚持道路自信自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价值观自信是道路自信自觉的支撑,离开核心价值观自信,道路自信自觉就没有内在依据;核心价值观自信也必须转化为道路自信自觉,离开道路自信自觉,核心价值观自信就会失去实践依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的发展奇迹表明,西方的发展模式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深刻总结中国经验,坚定中国道路自信自觉,不断增强战略定力;从中国实践中总结、凝练、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道路的拓展。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国际潮流,面对国内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我们应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增进共识、振奋精神,进一步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自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境界。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 夏宝龙看望第四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倡廉政文化 养浩然正气——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中华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落地要着力解决层次化具体化问题
-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关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