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媒称中俄政经合作之间差距明显:诸多项目停滞不前
参考消息网12月29日报道 外媒称,在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后,莫斯科发展与欧美合作的多年长远规划于顷刻间破灭。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几乎成了俄罗斯唯一的、具有全球身量的伙伴。当俄罗斯意识到取消制裁无望的同时,也明白了与西方的冲突只会不断增长,与中国的关系因而便具有战略性质。
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12月28日报道称,在地缘政治领域,莫斯科与北京拥有十足的默契。全球都注意到,在5月9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和9月3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普京与习近平一直并肩而立。双方在叙利亚危机上也达成了相互理解。
但一切合作都应当建立在牢固的经济基础之上。莫斯科与北京签署了一系列对华油气出口及技术合作方面的重要协议。然而,很多项目,包括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在内,事实上已经停滞不前。今年的双边贸易额从1000亿跌至700亿美元。俄罗斯的外贸格局也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2015年之于中俄关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景?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接受了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的访问。
马斯洛夫:2015年是俄罗斯向东转的一年,因此,与中国的关系便顺理成章地具备了更高的价值定位。若论及政治,俄罗斯与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亟须建立多极化世界等问题上达成了相互理解。今年召开了若干高层会晤。两国天然气合同的相关数字指标得以明确。俄罗斯在石油化工、石油设备方面也展开了合作。上述一切都是不可小觑的成果。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经济方面,中俄的合作是在走下坡路。这不只体现为双边贸易出现了30%的下滑、货运量的萎缩,还体现为众多理想未能付诸现实。俄方对于中国参与俄进口替代项目的意愿估计过高,这是俄罗斯的失误。中国视俄罗斯为基础设施投资、油气项目开发之地,但并不以复兴俄罗斯工业为己任。这即是说,北京更感兴趣的是在俄罗斯销售中国制造的商品。这对俄来说其实有利有弊。
能够切身感受到利好的是位于远东的超前发展区。跨阿穆尔河(黑龙江)大桥、位于别廖佐夫卡村的石油加工厂的兴建都开始获得投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自由港已经开放,并成为自由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伊尔库茨克变成了具有特殊地位的交通枢纽。显然,中国对上述区域很有兴趣。
弊端在于俄罗斯无法吸引中国参与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改造工程,后者的货物吞吐量跟北京所期待的运力相差太多。因此,中国决定开辟商品出口的替代线路,如经过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境内的铁路。由于一系列原因,俄罗斯未能成为北京在该项目上的优先伙伴。
另一弊端则是中国虽然承诺对俄罗斯进行大额项目投资,如石油天然气工业、莫斯科-喀山高铁,但资金一直没有到位。承诺的项目是实际落实的数十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俄罗斯态度的转变,只是全球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
问:两国的经济合作欠缺什么?感觉只是口头上大谈合作项目,但实施得相当不好。
答:造成当前局面的首要原因是俄方参与项目的专家团队水平较弱。中方的很多提议被俄罗斯视为最后的决定,但对方其实只是希望就此展开讨论。同时,俄罗斯不能只是期待来自中国的投资,而要专注于发展本国的出口性行业,俄罗斯也应当生产中国需要的商品,在那里形成需求。俄罗斯可以向中国出售深加工的石油化工产品、农产品、木材和金属加工成品。俄罗斯需要摆脱对中国投资的依赖,自己闯入中国市场。
由于中国游客大量涌入俄罗斯,发展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也非常重要。但不能像现在一样,将它们交给中国人,而是要自己兴建,同时考虑中国人的需求,唯有如此,俄罗斯国库才能得到所有的利润。
总而言之,俄罗斯需要转变身份,从乞求者变成出售者。
为何众多合同未能有效履行?2015年时,过去并不积极与中国合作的很多企业突然萌发了开拓新市场的强烈意愿,但它们在华工作的经验明显不足,也没有专家指导,所以搞砸了很多有意思的项目。严格来说,俄罗斯现在才开始真正学习如何跟中国打交道。
第二位接受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采访的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2015年的主要成就在于,中国仍是俄罗斯的主要地缘政治伙伴。两国元首互相出席对方举办的阅兵式,双方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框架内的众多合作便是明证。中俄在国际政治中奉行同样立场,视对方为反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及霸权主义的盟友。
问:这一合作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答:令人遗憾的是,经济与政治方面正好是冰火两重天。由于卢布汇率急跌、全球油价下滑,双边贸易出现了萎缩。此外,连俄罗斯其实都弄不清楚,该如何与中国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展开合作。因此,俄罗斯在这方面没有取得进展,令人遗憾。
在投资方面,同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之处。直接投资额80亿美元,算上所有债务则共有320亿美元。听上去相当可观,但中国在境外的直接投资高达8800亿美元之巨!这即是说,俄罗斯该问题上也亟待改进。
中俄两国边境地区之间的合作并不发达,主要障碍在于边界线上的基础设施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如港口、出入境通道、铁路、公路、桥梁等。缺乏上述硬件,与中国就难以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贸易。两国在经历了3天的谈判之后,最终签署了兴建跨阿穆尔河(黑龙江)大桥的项目,不久后,一座连接布拉戈维申斯克及黑河的大桥便会落成。众所周知,之前的项目没能完工,中方兴建了16个桥孔,俄方应当兴建3-4个,但却找不到资金。
梅德韦杰夫总理12月访华期间签署了近30份合同,但并没有一份具有突破性意义,类似“西伯利亚力量”管道项目或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
问:两国所签署的合同,为何其履行会经常出现拖延的情况?
答:想必合同在最初阶段的起草准备便不充分,而后各部门的考虑也不周全。俄罗斯政府部门中的中国问题专家并不多。俄罗斯在最后一刻才决定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这表明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并未得到解决。决策者经常不了解中国,也就无法将中俄经济加以对接。
不久前,俄罗斯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便会下滑,对北京取得的成就估计不足。事实上,倘若算上卢布汇率下跌的因素,中国2015年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俄罗斯联邦。因此,对中国经济成果的认识有限,也妨碍了俄最高层通过极其重要的决策。
第三位专家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及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
卢金:中俄关系发展稳定。俄罗斯遭遇国际压力,北京的立场在俄看来非常值得赞许。众所周知,中国一贯拥护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但他们就俄罗斯的情况表示,对俄罗斯的行为表示理解,因为乌克兰危机是西方挑起的。中俄双方领导人定期会晤,上合组织也通过了吸收印度及巴基斯坦加入的决定。至于经济合作,这取决于整体的经济形势。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不只是中俄贸易,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同样出现下滑。一旦俄罗斯经济形势改善,双边合作仍将继续发展。(编译/童师群)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