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赵虎启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此次中东之行是习近平主席2016年首次出访,对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意义重大。期待中国外交的精耕细作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的新年首访,表明中国对进一步提升与中东国家的关系高度重视。
中东素来被誉为“三洲五海之地”,是中国的大周边,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也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热点地区。中国要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发展的推动者和文明对话的合作伙伴,因而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受到格外关注。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与中东国家各自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沙特在低油价压力下正加快经济结构性改革步伐,埃及经历动荡后百废待兴,伊朗在与国际社会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中东三国寻求发展的共同点。目前,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正加快扩大向西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步伐。此时,三国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可谓心息相通。
中国与中东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彼此尊重对方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核心利益,并将对方视为发展的新机遇,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在中东事务上,中国长期坚持公正态度,不求私利、不拉偏架。至今,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必将为双方互联互通注入新动力,为双方务实合作引领新航程。
今天,中国和中东国家正共同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同中东国家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正不断提升。
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三国之前,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他强调:“我们要做相互支持、真诚互信的战略伙伴,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互惠伙伴,要做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的合作伙伴,要做往来密切、交流互鉴的友好伙伴。”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此次中东之行是习近平主席2016年首次出访,对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意义重大。期待中国外交的精耕细作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赵虎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