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我带,你点我买”,让“馆藏”走出图书馆大门,走进热爱阅读的人们的手心里,也是馆长徐益波的心愿。章勇涛摄
二十年前的图书馆还是传统的借借与还还。老刘的流动图书馆是一辆由32座改装而成的书屋大巴士。章勇涛摄
“你点书,我送书”。老刘的流动图书馆驶入各行各业,他熟稔他们的阅读喜好,出发前,总是悉心挑选。章勇涛摄
连日来,受罕见的强寒潮影响,宁波室外温度零下7度。这天,年近50岁的刘伟和同事们要跑三个送书点:机场边检站、大型网咖、农民工子弟学校。
刘伟是“流动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流动图书馆”其实是宁波市图书馆的一辆流动图书车,现在全市共有20多个固定的流动点。自2008年以来,这辆普普通通的大巴车,最远到过宁波最东面的象山海岛,最高到过海拔3767米的中国大陆东半壁名山——太白山顶。
“流动图书馆”内的图书,共有2000多册,而且每15天更新一次。
送书途中,一个急刹车,几捆扎好的新书像坡上的弹珠,下坡滚。老刘有时就搬把小凳子,坐在书堆间,一手扶架子,一手稳书堆。
老刘曾在海岛当兵三年,深知守岛人的寂寞。在互联网未普及的年代,书无疑是打发寂寞的最好方式。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纸质书还像过去一样受欢迎吗?
在机场边检站,入伍十年的范广厦可是“流动图书馆”的忠实读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自书屋大巴开进边检站第一年,他就上车借书了,并结识了刘师傅。他喜爱纸质阅读的踏实,一星期能看两本书。“看完了,刘师傅的书屋大巴士刚好又开进来了。”范广厦说。
“那个胖胖的戴眼镜的小伙子今天没来啊,你帮我问问上次带的书对不对,有另一个版本……”
“这本书不错的,我看过,写得很真。”
“这本书全新的,我早上刚出库。”
……
老刘一面扫描录入,一面跟战士们聊着。
何庆庆是一名新兵,每周三上午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刘师傅的“流动图书馆”载着他等的书,开进部队来了。
“他们会提前下单需要的书,我就按着单子去库里找。”老刘说。
多年下来,他熟稔各行各业读者的阅读喜好,干部更喜欢读人文历史类书籍,战士更愿意读小说或是趣味性强的读物,法院、检察院等司法单位,就多给他们挑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
老刘还发现,45岁以上的读者群都偏爱纸质阅读。老刘问过这些和他一样的“读友”,他们都感到,电子阅读给眼睛伤害大,容易疲乏,一天到晚拿着手机看总归不好。
纸质阅读独具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是老刘和同事们送书的一大动力。
送书到网吧,会有人看吗?
2015年年底,老刘走进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新开的一家网咖,发现这里好像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适合在咖啡吧台放个书架。
从店长那里得知,真的有人在这里翻上一个小时的书!老刘嘱咐店长,多观察年轻人的喜好,方便选书送书。
“网咖书房”渐渐培养起一批读者群,同来上网的情侣,女生会坐在咖啡角翻时尚杂志打发时间,男生则和约好的伙伴们打网游。
老刘在选书过程中有所侧重,“书要新,不能太破旧,年轻人讲究外观。”他特别挑选了科技、文学、时尚、电商、娱乐等书刊,放上了“网咖书房”。
同时,让网咖里上网的年轻人免费得到宁波网络图书馆的阅读卡。除了图书服务,“流动图书馆”还在车内开展图片展览、放映宣传片、科普讲座、电影、戏曲等。
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徐益波告诉记者,馆外推广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个覆盖全市、深入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通过这张网络把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更好地送到读者身边。
老刘说,他最爱读的是史记类和人物传记类的书籍,每晚睡前都会读点,喜欢一气呵成读完,一周读三至四本。
登记、捆书、打包,受过专业培训的二十年老“图书馆人”,从报刊部、外借部、推广部,老刘逐渐实现让书“走出去”的心愿。
2000多册书籍,鳞次栉比站立书架,颠簸路途,一路摇曳,如秋天的麦田,驶向这天最后一站,民工子弟学校。
-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看贵州】:大数据和大扶贫相遇,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看贵州:旅游脱贫路更宽
- 春天里——2014浙江在线记者新春走基层
- 中宣部:推动“新春走基层”更深入更有效(新春走基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