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思贤
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做好“实”的文章,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这其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落地”,不能悬而不决、浮皮潦草;二是要“推进”,不能点到为止、有头无尾。尤其是面对改革重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拥有“铁肩”,对照“三严三实”,强化责任担当,保持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重要检验”,“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
供给侧改革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节点,也可以说是必要节点。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与供给侧相对应的是需求侧。过去我们强调在需求侧发力,正是对准了民众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现在,问题转移到了供给方面。近年来,海外购物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国内有的消费品市场却遇冷。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其中之一是,有的供给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供给侧的问题需要改革解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侧改革最终实现的是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保证两者的平衡;供给侧改革好比一剂良药,能有效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但良药“苦口”:相比较传统的“三驾马车”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将会带来潜在的经济增速,这一周期甚至可能会比较长;供给侧改革要求政府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GDP增速,这是改革过程中必经的阵痛期。
良药虽苦但利于病。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经济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它考验着我们的战略定力。我们要坚定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地方政府既要耐得住供给侧改革见效周期相对较长的寂寞,也要放得下地方经济短期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担心,还要转变过去唯GDP的政绩观,坚决防止出现“挂空挡踩油门”的现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